100%

☆張謇○變法平議

    護墉熏鼠,鼠未盡而墉穿。愛林逐鸛,鸛即去而林擾。乘積弊之後,挾至銳之氣,取一切之法而更張之,上疑其專,而下不喻其意。伊古以來,變法固未有不致亂者矣。然則鑒變之禍,而惟變之承可乎?曰:惡乎可!孟子曰:雖有智慧,不如乘勢。雖有镃基,不如待時。變法之禍既形,天下咸曉然於前後彼此反覆得喪之故,斯可變之機樞也。法之拿破侖,美之華盛頓,德之威廉,日本之明治,其變法皆出於創巨痛深,而因事委蛇,屢進而屢變者,蓋數十年而未已。何況中國沿元明制度,吏窟其奸,而官養於弊,浸淫漸漬,六百餘年之久者乎?

    戊戌庚子,變亂迭興,新黨舊黨之爭,衍為南北,支離變幻,漸可究詰。斷以一言,則均之有詬詈而無商量,有意氣而無條理。今識微之士,或以為當修往聖之舊,采列強之新,固已。然不斟酌中國今日弊政之標本,與夫民之風俗,士大夫之性情,以權因革損益之宜,第輕重緩急之序,則意行百里,而阻於五十。何如日二三十里者之不至於阻而猶可達也。況夫道平而軌順之,將不止於百里也。古今中外政治之言百家,梅生既舉明職任人之要旨矣。子培蟄先,復厘其綱領。其言固天下之公言也。今本朝廷除舊更新之諭,權因革省並之宜,約分三端,以歸一致。有必先更新而後舊可滌者,有必先除舊而後新可行者,有新舊相參為用者。仍依六典,類分條舉。

     凡吏部之事十

    一置議政院。日本明治初,維新之始,置公議所,旋廢。置集議院後設元老院。凡制定新法,改正舊章,上有所建,交議院行。下有所陳,由議院達。故下無不通之情,上無不行之法。今聞西安已仿置公所,督催各省新政條陳,其意甚善。但新舊之際,固貴有改弦調瑟之方,尤不可忘納約自牖之誡。況因時審勢,通變化裁,經緯萬端,國是所繫。宜合京外四五大臣領之。此四五大臣者,予以自辟議員之權,慎選通才,集思廣益,分別輕重緩急,采輯古今中外政法之切於濟變者,釐定章程,分別付行法司法之官,次第舉行,隨時斟酌損益,不必專事督促,復蹈操切之轍。

    一設課吏館。立法之地,以治人生治法,行法之地,以治法生治人。今議法而鰓鰓患人才之不足用,過計也。然遂如往者之不擇人而畀,在京則尚書侍郎,六部任調,在外則戶禮刑工,一縣兼司,則亦虛名而無實。議者謂政事本於人才,人才本於學堂,學堂無專家,故人才無專長,信已。然科舉將更,學堂未興之際,又不可停政而待人也。惟有設課吏館一法。先取中國《文獻通考》、《續通考》、《皇朝通考》、《皇清奏議》、《經世文編》,及已譯各國政書,分門別類,令在京之翰林院,國子監六部司員,在外之候補道以下,各佔一門,呈明願學,內由堂官,外由督撫,每門各派一長,月一課之。課以章程,不以議論,籍其等第,與其原卷,存之以待取用。其未譯之各國政治,文學,史法,經濟學,倫理學,博物學,教育農工商業諸史,與夫日本法科,理科,文科,工科,農科,醫科,各專家學業之書,另由譯書館隨時譯成,送館備課。凡行一政,即取專習此一政之人屢試高等者用之,以覘其能否而進退之。十年後學堂漸興,專家日眾,可賡續為用矣。

    停捐納。有課吏之法以陶熔庶職,捐納亦不可停。然入資補吏,昔史議之,外人一鄙之。不即停罷,無以示舊習必除新政必行之信。且待光緒五年停捐以後,一開於海防,再開於鄭工,捐入之數,日減一日。自頃鑾輅西巡,關中凶歉,陝直捐例,一時並開。校其所入,亦曾無幾。新政需用,歲幣需增,每歲所短,直數千萬計。曾謂捧土之足以附山,墜露之足以益海乎?何況雜流並進,足以礙學堂出身之路,分少年騖學之心。斷宜陳明永遠停止。若以不擇壤流,稍資鱗爪,則韓氏菼、馮氏桂芬嘗議之矣,與其賣官,無寧鬻爵。(秦有民爵,西洋各國大商有爵。今第留公侯伯三等以旌有功,子男以下皆可鬻,其法詳韓氏馮氏議。)一改外部。總理衙門沿理藩院之名,而稍更其面目,蓋兼取撫馭藩部之名,而專辦交接友邦之事。今各國既已請改,抑不惟舉正其民而已。宜仿日本外務省,以通知時事之大臣領之,佐以才俊。一面設學堂講求外交家學,用《左傳》、《國策》為本,而以各國外交史譯本資其博究。每日早朝召見,即在軍機後添外部大臣一班,庶不致洋情隔塞之虞,亦即為聖學高深之助。

    一分職以專職。督撫統兵之官也,而今則吏戶禮兵刑工之事,無不匯之於督撫。州縣牧民之官也,而今則教諭主簿縣丞巡檢典史之事,無不總之於州縣。無論才未必盡長,學未必盡通,即才學過人,而精力目力,亦有所不給矣。上稽官禮既不合,旁考歐美亦難通。今宜分別責任。督撫掌外交、海軍、陸軍,糾察所屬,布政司專掌賦稅,按察司專掌刑法,巡道改為警察道,專掌警察,糧道改為農商道,專掌農商。(註:日本農商務省,有工務局,由便隸之。其輪路器械河防,別為工部省。)別置二道,專掌文科工科。各道並升從三品。(註:視鹽運使。)府州縣不相統,地大者為府。府有自治之地,地有首縣一者裁縣。有首縣二者裁一。次為州,次為縣廳。視地大小,或改州,或改縣,縣升為從五品。(註:視鹽提舉。)府州縣專掌法律。舊時府州縣屬官,分別各掌賦稅警察農商工文學諸事,各不相統。有事則各徑達於專掌之司道。各專掌之司道,逕達於專掌之部。各督撫司道府州縣得自辟吏佐治,如漢唐幕職。督撫辟課吏館屢試優等之候選候補道,司道辟課吏館屢試優等之候選候補府,府辟課吏館屢試優等之候選候補州縣,州縣辟課吏館屢試優等之候選候補佐貳雜職,仿日本例明定權限,庶下有仕學迭為摩厲之途,上有新舊默為消息之地。(註:日本籌費收稅,劃區開墾,興土功,管磺山,皆知府事。縣令任之。其刑事屬裁判所,稅務屬收稅吏,又有警部區長郡長戶長諸屬官,今權變通為之初級。)

    一省官以益官。官何以可省?吳起所謂不急之枝官也。有督撫專掌外交、海軍、陸軍,則將軍都統之官可省也。有布政司以下專掌賦稅之官,行折漕之法。(註:見後戶部)則漕運總督以下,各屯衛官及關監督可省矣。有農商道,則鹽運使織造以下之官可省矣。有工科道,則河督以下之官可省矣。此省並外官之大略也。若京朝官,則六部每部一尚書二侍郎領之。各部分辦之事,就舊制言,如理藩院同於外部,大理寺同於刑部,太常鴻臚光祿鑾儀同於禮部,太僕同於兵部。就新法言,欽天監可隸於文部,內務府太醫院可隸於內部。即以九卿等官並於各部,次侍郎一等,酌仿西制,增設各局,俾各專任一事。為各局主事員外郎中遞升侍郎之階。是九卿以下官,有實以副其名,但並而不至廢。都察院掌警察,通政司歸議院。議院官皆名卿,並司諫議。此省並京官之大略也。官惟其人,不分滿漢,廓然之路,昭示大公。顧氏炎武有言:大官多則亂,小官多則治。今省疊床架屋監臨牽制之官,而益分門別類專責辦事之官,不猶愈乎?

    一長官任辟僚屬。變法之始,兼為候選候補人計,既取資於課吏館矣。十年以後,各專門之學興,生徒濟濟,必有英異博通之才,出乎其間。不為之開登進之階,將何以正趨向之軌。日本陸軍出身之大尉中尉小尉,有士官戶山二學校,文法理工農醫六科出身之判師律師技師醫士學士博士,有大學校,大學院。且學且仕,且仕且學,用意深遠,規模至備。今師其意,各次階級,京官侍郎卿,外官督撫司道,凡專任一職者,皆予以自辟僚屬之權。視專門學堂得有憑證之人,何等出身,准之奏任。府州縣次等官,亦仿判任之制,自辟僚屬,奏任者聞於朝,判任者達於政府,並三年為一任,任滿考其績而升降之。

    一胥吏必用士人。舊制各部衙門胥吏,三年而滿,不聽久據。今且或為世業,或為販貿,舞文竊柄,鉤結為奸利。吏道之壞,大半由此。今府州縣以下,既各專一職,僚屬以外,必用胥吏。今之胥吏,故《周禮》太宰所屬殷輔之士眾也。用之途二。一自變法分職之日始,或由各府州縣以下官,自行選召,或暫照舊章,令本有之吏正身供職三年。三年之內,無過失被人告發得罪者,給照許其子孫入官。立普通學堂時,三年不納膳金,畢業領憑,更入專家學堂者,各學堂就近送京外官各衙門,由各衙門官選用。一現任府州縣學諸生,年三四十以上,素行謹願,而文學平常,不能入學堂者,各學學官院長,就近擇送各衙門,由各衙門官選用,並三年而易。其升降以俸。督撫司道衙門之俸,優於府,府屬衙門之俸,優於州屬,州屬衙門之俸,優於縣屬。

    一優官吏俸祿。本朝沿元明之制,官俸殊薄。日本師歐美之法,俸亦不豐。然日本十等官,月給尚四十五元。中國佐雜之俸不及也。而佐雜以官為市之所入。其地腴而取貪者,何翅十倍於俸。雍正乾隆兩朝,增給恩俸養廉。今京官有減折之令,外官有攤扣之令。抑豈獨養廉恩俸,無所得而已,浸且及俸。而朝廷日操法以責其廉而賂日章,宜矣。故欲變法而責其效,必自優俸始。姑仿日本優例而增之。俸以月給,一等官至十八等官,至多者月三千元,至少者月五十元。官均,則以地之大小,事之繁簡,稅賦之多寡為差等,胥吏多者月三十元,少者十五,差為五等。凡當官所入,不在俸之列者,皆入公。凡因公之用,皆定額以取諸公。捨暗言明,似俸益而費不支。合暗於明,則官益而俸且省。試一核計,必能辨之。

    一設府縣議會。變官之法略具矣。然國有興革,何以使民不疑?國有征斂,何以使民不怨?興革視民之裕,何以杜其疑而使之和?征斂視民之力,何以平其怨而使之服?權衡樞紐,必在議會。《周禮》卿大夫各掌其鄉之政教禁令。其吏有州長黨正族師閭胥比長。歲終會政致事。又有詢於眾庶之法。即日本府縣會議之權輿也。其府縣會議之法,以地方大小,定議員多寡。多不過五人。議長若副,選於議員之中,上其名於內務省。選舉之人,被選舉之人,均以有家資,或有品望者充之。示期投票。票數多者中選。票均較年。年均則定以鬮。選定,布其名於眾。每二年以抽籤定留易之半。無俸。有往來滯留之費。常會歲三月一開,臨時會有事即開。議事草案,由知事令交付其所議之事會決之。其府縣事,以地方稅支辦者,豫算之額數,徵收之方法,會定之。可否視同議者多寡。可數多者。數同,則決於長。有大利害,則議員得上其議於內務卿。若妨礙國家,背律違規者,知事令得罷其議。議場許人集聽,而亦嚴毀貶喧擾亂雜之禁法。如此,意至美也。而或者以為民智未開,議必踳駁而不能合。不知正以議會開民智。選舉之人,被選舉之人,必紳士也。紳士雖不盡曉新法,而有文告以諭之,權限以示之,必與蚩蚩者有間。自茲以往,釋民教之爭,籌學堂警察農工商業公司之費與事,而通上下之情,使人憬然動君民休戚相關之感,其不以此乎?

     凡戶部之事十二

    一征地丁圖籍。《周禮》大司徒掌土地之圖,與人民之數。東西各國,尤注意於此。中國舊例,何嘗不十年一行大丈。夫所謂丈者,州縣按籍填報而已。抑猶幸其不真文,而上下胥吏誅求,尚有陋規,民不至大擾也。今聯軍入京,新修會典之圖已燼,宜及此時,令各州縣用測繪學生,核實測量繪圖,定以程限,予以器式。程限者,自呈報測量日始,府州縣大者三十閱月,中十二閱月,小一十閱月。器有五,一馮氏桂芬及羅經,一記裡車,(註:量路用。)一英國量地鋼絲繩,(註:量田用。)一德國畫圖器,一開方圖紙;(註:每方計一里。)式有六。一用馮氏各州縣城門主石柱為主表之法,表方徑尺有五寸有座,座方三尺,厚尺有五寸,座面為地平高下起數之。(註:此稍變馮法。)表為他表遠近起數之準。一記方里內地平高下,一記水道廣狹,一記物產工作,一記山澤荒地,一記村鎮廬舍寺觀津梁之名。測繪之人,即本地學堂測繪學生為之。大府州縣分八班,十六人;中分六班,十二人;小分四班,八人。其法詳學校。每班另派引繩推車二人。但非雨雪,皆可測量。征地圖之大略如此。言者動稱中國人民四百兆,此據《賦役全書》,各府州廳縣呈報丁口之數,不足盡信。求一簡核之法,惟有於測量繪圖時,先令地甲呈報,再有學生隨時抽戶複查,分別圖堡圩甲案團,(註:各處都鄙之名)每畫一圖,附記其後。全圖成則為表揭之。而總數可得矣。征丁籍之大略如此。仍定為制,內地三年一修,濱江海地歲修。各國莫不歲修也。

    頒權度法式。權度者整工商,信孚上下之根本也。泰西各國言度量權衡者,咸推法國。蓋拿破侖上准黃道,差析分數,是以德、義、奧、比、瑞、荷、班、葡、希、瑞、巴、秘魯諸國皆師之。中國商業,英先盛。故通用英度。然度量權衡,國家政令權力之標幟,猶文書之有璽押,軍令之徽章也。康熙朝三藩之變,海內震動。聖祖不欲重擾閭閻之耳目,故戶禮工部,雖有權衡斗斛之式,而民間聽其自便,不允廷臣同律度量權衡之請。今各國皆有畫一之美。而我仍人自為制,家自為俗。侏儒觀一節,豈足以示舊邦之文物哉!宜由戶部准舊制校定權度升斗斛之長短大小輕重,范銅為式,分頒各省布政使。由布政使選明圖算之士,督率金工精細仿鑄,判識年月,造人姓名。每一府州縣,各給一具。各府州縣掌賦稅官,選明圖算之士,督率木工用堅致木料,精細仿造,亦識年月姓名,賣給民間。價准工料成本加一成,為就地支辦之費。民間舊物,悉令銷除,不准亂用。若有在普通學堂圖算學成請分造者,給予准試官照,並授法式。仿日本度量稅,每照收稅五圓,亦充就地支辦之用。

    一行金鎊改錢法。圜法之壞極矣!金鎊銀價,中外不同。權操於人,我甘其敝。自通商以來,合中國公私上下,與外人交涉者,虧損殆不可數計。即無賠款,勢已僵枯。何況前還二百兆之殘漏未終,後此數百兆之決河又見乎?羅雀掘鼠,設法於賠款之外,不如移的就箭,先籌於賠款之中。此次分年賠款,歲月遙遙。以銀還鎊,其虧至巨。是宜與各國約,照英鎊鑄用金圓。各國錢幣,悉准英鎊。以同治六年鎊價較之,光緒二十一年,已增一倍。每值中國賠款,鎊價必昂。中國用銀平色,非獨此省與彼省異,此府與彼府異,即一縣之中,亦不一例。其為不便,人盡知之。西洋各國,以銀為生貨。通商口岸,悉用墨西哥銀圓。比年官鑄龍元,稍分鷹元之利。徒以部款不納,京市不行,故西北內地,大都閉塞。今京師廛市,用暢價平,風氣已開,官民均便。是宜仿禁生貨,廣鑄龍元。日本變法之初,頗同中國之困。後仿辨士自鑄銅貨。今中國毀錢製器之風,日甚一日。推原其故,由於錢貴。順康雍乾四朝,每錢一千,重逾七斤。銷而為器,值貴四倍。雖改至千錢四五斤,猶不相當。民徇利則法窮,官失權則令褻。鹹同之間,固嘗行當五當十大錢矣。是宜仿日本成范,鑄行銅圓。兼具是三者,金錢行而鎊價均,銀圓行而市價平,銅圓行而私毀清。行金圓銀圓,而銅亦有金銀之用。行銅圓而一圓不止一圓之用。所省所羨,當不下二三千萬。(註:鑄金鎊之局,止宜京師江南二處。銀圓之局,宜以京師江南湖北廣東為限。銅圓亦由四處先行附鑄。)

    一立銀行用鈔幣。券鈔之法,唐宋金元明皆行之。其弊也,以票為貨,票與貨皆虛。虛故不能久也。歐洲各國之用幣,則有國立貿易,兌換貯蓄存金,農工勸業,各銀行為之挹注焉。富商巨室,其居者藏所有之金銀於行,其握一紙,而無復誨盜之患。其行也,可隻身挾巨資行數萬里而遙。日本維新之初,嘗行札幣以濟金銀銅貨之窮。論者謂其利大而害亦大。然中國各行省民間錢店,方其殷實,人何嘗不寶貴其票券哉。各省市政司,宜各設一官立之銀行。凡賦稅所入,悉匯湊焉。大省以六十萬為本,中省以四十萬,小省以三十萬為本。其用鈔幣之數,視本加三成。施行廛市,各府州縣設分支官立銀行,均設儲藏。紳民有以家財入儲者,給息二厘。其民間公立銀行,領用鈔幣,則取息四厘。為代守儲藏之費。請領之時,聯環取保,以實產作抵,按季收息。納賦繳稅,官亦收之。庶虛實相注,本息相資,國有利而民亦無害。

    一行豫計。日本維新之初,國之貧蓋甚矣。大隈重信始仿西法作會計豫算表,人猶未信。及決算表出,款明數核,其為用乃大白。夫取人之財以供我用,與取人之財為其人用,而不使知所以用,皆能致嫌。嫌生阻,阻生困。豫計決算以釋嫌,即以釋困。法以每年七月朔,至次年六月晦為一年。分歲出歲入為常用準備二部。常用中又分常用減債為二部。每歲出歲入諸款,分列科目,著為定例。歲入經常之目,曰租稅,曰:作業益金,曰雜收入。臨時之目,曰諸還納款,曰雜收入。歲出經常之目,曰國債償還,曰帝室及皇族費,曰賜金恩給款,曰官省院使局費,曰營繕土木費,曰府州費,曰警察費,曰神社費,曰備荒儲蓄,曰補助營業貲本款。臨時之目,曰興業費,曰雜支出,曰各廳營業資本,曰豫備。黃氏遵憲所謂權一歲入,量入為出,權一歲出,量出為入者也。今宜將每年還款用款,(註:如朝廷宮禁官吏兵備及官辦製造學校,及一切經常興作之費。)析一戶部總出入之數。由戶部按各省向來解部外銷多寡,析一各省出入之數。復由布政使按各府州縣解司,及本地支辦多寡,析一各府州縣出入之數。各府州縣自析應解布政使者為一類,本地方已辦教養諸事為一類,應興學堂警察測量水利興業備荒諸事為一類。凡歲出若干,又析賦稅為一類,雜入為一類。凡歲入若干,出入相抵不足若干,應增入若干。事前豫算,揭告於眾。事後決算,揭告於眾。增入之法,議會籌之。要使聚之官,散之民,與天下共見共聞而已。

    一訂稅目。西人印稅,無事不包。東人稅目,亦五十餘。疑其苛矣。然《周禮》天官地官之所屬,其所徵賦稅,至纖至悉。而考其用則還諸民者什九,未嘗於入而私之,不嫌於出而公之也。本朝賦稅所入,裁八千餘萬,合五洲各國,未有如是之廉取者。而民顧蹙蹙苦不終日。論者以為上下交困,而獨利中飽。而不知徵稅之法,固未善也。不善之根,在隔在暗。今如以一切耗款陋規,分歸各稅正額,月揭細數,歲揭總數,而告於人,則不暗。收稅之官,日有定晷,與民直接,事有定法,與民易知,則不隔。約取日本稅目,施於今日而可行者,一礦山稅,一郵便稅,一訴訟紙,及代言人(註:今改名辨護即律師。)稅,一車船稅,一會社稅,(註:即公司。)一度量稅,一版權執照稅,一銃獵稅。其本有而亟宜整理者,一契稅,一雜稅。(註:煙酒魚屠碾埠之類。)其學堂有專門,其法宜先仿日本。(註:各省亦有例。查,州縣雜稅之法,然上無所得,徒飽胥役之囊而已。)

    一改鹽法。以民生日用之所必需,而表配禁柙之以為利,使天下嗷嗷,無智愚以為不便,百弊從起,化民為匪,自樹之敵,以受其困,偷懦憚事,持牢而不變者,莫如引地食岸之鹽法。顧氏炎武善李雯就場定額一稅不問所之之議。或者以為不可行。而馮氏桂芬善陶氏澍陸氏建瀛之行票鹽,又以為綱是目非,而於票鹽之中,為清窠減賦造船建倉之策。籌之亦備矣,然且不行。今私鹽既不可戢,而洋鹽行至矣。洋鹽至,則私鹽之利且奪,無論官鹽。顧或以為洋鹽運由印度,進口有稅,成本已重,來亦無害。不知廣東之鹽,有每斤錢一文者,有每斤錢四文者。洋商而不知商務則已。洋商而知商務也,必運粵鹽,以我之矛,陷我之盾矣。欲抵洋侵,必輕成本。欲輕成本,必多出鹽。欲多出鹽,必設煎廠。設廠煎鹽,而後就場徵稅。若網在綱,可坐而理矣。設廠之法,商集公司,先規草地,築堤以御暴上之潮,辟渠以引日夕之潮,去葦植茅,以裕草木,灰場鹵井,悉為妥置。然後造廠安敝,列村聚丁,雇丁就煎,計日給值,廠日收之,以積以廩。仍於堤外闢地給丁耕種,賣分零躉,皆在廠場。零始百斤,躉必五百。仿唐劉晏及印度法,稅無零躉,悉加價內。官但按敝而稽,可以知出鹽之數,即可以知歲人之數。而丁聚在廠,散在村,地曠易,不虞私灶,人得販運,梟亦自絕。梟絕則無事緝私。人得販運,則無事督銷。寓稅於價,則收稅簡。價必有稅,則市價平。其公司則先盡舊商,現在分司轄地。向產佳品而餘地多者,立正廠一,分廠二三。其販運遠道者,或用馮氏說,自製千噸小輪,或裝商輪,或仍用民船,聽商自便。為今日鹽法計,通變宜民,殆無逾此。(註:印度就場徵稅,每歲所人,約七百萬金鎊,約合中國銀四千九百萬兩。今厘課並計,歲入千二百餘萬兩,僅印度四分之一耳。)

    一定折漕。於東南運輸之法,河不如海,民船不如輪船,而本色又不如折色。士論於室而爭於廷,夥矣。始阻於司農之駁議,終厄於傖父之誓言。事不果行,可為太息。今大亂甫定,外人勒兵議約,以索歲幣。為中國計,未遑開源,且當節流。尚容南漕之弊藪乎?漕折定而漕項之費不省,漕董漕剝幫官押運之費可省,漕督糧道之官可省。且州縣每年漕價,常浮於市,劣紳猾吏,分吸其餘。今若胥江浙之漕,改定折色,所省已復不少。每年八月以後,但令上海道招商承運,按照市價,核定糧數,給予運照而減其關稅。商人驚利,應時必集。仍以所省之費,於一二年內,就京通各倉,儲一年之糧。以後陸續購米,推陳出新。即遇凶荒,不虞無備。彼一言改折,非以陰恤沿河窮民為護局之辭,即以慎重天庾正供為飽私之計,胥可廓而清之矣。一行印稅而裁釐金。厘捐之病商也,雖西人亦日議去之。中國之士,乃欲代以印稅。英之印稅,法密如荼,驟而行之,勢且大擾。欲潛移其視聽,必代惡以所歆。今曰行印稅,民不知其便我否也。而曰裕厘卡以行印稅,俾民感動於上知我之疾苦也,則疑阻之心減矣。然據光緒二十三四年,各省報部釐金,率約一千五百萬。今遽裁之,征或不足,誰執其咎?則有各省先行產地落地稅之一法。令各省列表開列五年各物進出。(註:進即落地,出即產地。)及經過所收之厘數,而匯於部。部為析之,取其中數,勻經過厘於產地落地加收三成,寓於每張印花之內。產地落地,各收其半分。令各府州縣賦稅官,飭各業立稅會,承領總數行用印花。猶江浙包捐之法。稽查檢視,責之警察。下省一切船頭查艙紅錢黑費,則於予之中而不盡。上省一切局卡員司丁役薪費,則於取之外而有餘。理勢較然,何妨試辦。惟此為內地而言。若運販出口,另由新關收稅,亦給印花。

    一集公司而興農業。農,舊名也;公司,新法也。仍舊名而不用新法,則山野之曠地,江海之荒灘,彌望無垠,童童濯濯,竭中人以上一人一家之力而不足治,欷輟想,皆成廢棄矣。欲集公司,先由官勸。有應勸者,令其按地繪圖,開方計裡,自擬私集公司,舉辯利益章程,白於各府州縣農商官,勘視虛實,為上於農商道,訂定給之。有佃可招者招佃。深山窮谷,畀之寺院僧道。人力不足,合用機器者用機器。自興辦日始,三年後,各視其地之上下,繳價於官。六年後,按股請領執照。視稅契例量減而納照稅。俟業利興盛,股東有願分地自管者,則給照易回股票,為股東管業之據。凡各府州縣轄境,三年內責成農商官,毋許有不林之山,不谷不牧之地。庶地無曠土,野無遊民,國收其大效矣。

    一清屯衛田。今漕政之事,挽運皆付之水手矣,而運丁之名如故。無丁矣,而衛所之官如故。衛官不籌費,不治事矣,而養官養丁之田如故。馮氏《裁屯田議》,言之甚詳且盡。而中外大臣談經濟者,乃相顧莫敢發難也。汲汲求理財,而坐視此數千百萬可理之財,聽其散棄旁落,而曾不稍恤,甚怪,甚怪!考《會典》乾隆十八年,冊載山東、山西、河南、江蘇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陝西、甘肅、四川、廣東、廣西、雲南十六省,凡屯田共二十五萬九千四百十六頃四十八畝有奇。雖輾轉賣典,影占乾沒,而冊籍具存。奏請飭查,不難得實。即使衛官籍詞兵燹,以為推托,而屯田所在,父老皆知。州縣確究,何從隱遁。查得其數,但令現在管業者,仿江海灘地例,予以限期,按畝繳價,嚴禁胥吏勒索浮費。其典賣葛,並責州縣隨事清厘。影占乾沒,概許報繳,貸勿加罪。約計一畝繳價五錢,可得一千二百九十七萬一千餘兩。屯田清而衛官汰,歲約可省數萬兩。倉猝籌款之大宗,蓋無有逾此者矣。

    一收僧道稅。《周禮》宅不毛者,罰夫裡之布。罰所以警其惰游也。天下之惰游,莫甚於僧道,而無罰。丁猶有賦也,而僧之不農不工不商者無賦。然遂胥天下僧之道所在,而人其人,廬其廬,則又擾。今議變法,各府州縣之事,需費至多,而籌之至不易。四民鹹須出其力以奉公矣。僧道不擾之可也。而令獨蕩佚於法外,則不可。擬收其稅,其法有四:一度牒稅,凡開旗傳戒者,先報受戒人數姓名於賦稅官,官給度牒,一牒稅銀圓五枚。一香稅,凡寺觀香火盛者,由各府州縣賦稅官,歲量其所入香銀,百分抽十,給以稅照。是二者,唐宋元明嘗行之。一給封稅,先由吏部視三品至九品撰某某禪師,及真人封號七階,許僧道入資授給,資以銀圓。三品三百,四品二百,五品一百,六品八十,七品六十,八品四十,九品二十。一贖過稅,凡有應笞之過願贖者,罰重五十,次四十。不請度牒私自傳戒者,罰二十。然西人賦稅,言取民之財,治民之事矣。取僧道之財而還之僧道,其法亦有二。一僧道年十歲以上者,亦入普通小學堂。如就近寺觀之荒山曠地,僧道能墾種殖樹者,免其香稅而給為業。視所著效之大小而給以封。其給業照稅,及三年後繳價。六年後納賦之例,與民人等。

     凡禮部之事八

    一普興學校。國待人而治,人待學而成。必無人不學,而後有可用之人。必無學不專,而後有可用之學。東西各國,學校如林。析其專家,無慮百數。前導後繼,推求益精。但能擇善而從,皆足資我師法。端其基礎,首在正蒙。日本普通以及高等小學校,即各國鄉塾。其尋常中學校,及尋常高等師範學校,即各國郡學院。陸軍及各專門學校,即各國實學仕學院。大學院即大學院。其學分法學,理學,文學,其章程有初定,有改定。為中國今日計,不獨師其改定之法,亦當深知初定之意。知其初定之意,而後我無操切率易之心。師其改定之法,而後我無苟簡紛歧之弊。較其次第,宜各府州縣,先立一小學堂於城。小學堂中,先特立尋常師範一班。選各府州縣學諸生,年二十至四十,束自愛,文理通暢,四五十至七八十人,視學大小,為人數多寡。延師範師教之。三月後,試令分教小學堂學生。由地方視學官,每月會同師範師試其學業教法之進退,而第其優絀。第二年,四鄉分立小學堂。府州縣大者四十區,中三十區,小二十區,酌分地段。有寺廟者,先借為之。分師範生優者為教習。其優而願留堂力學者聽。第一年師範生不納膳金。試而優者分三等給獎。最優者五圓,優者四圓,次優三圓。學生納膳金。第三年即以先立之小學堂為中學堂。仍並尋常師範學堂於內。兼教西文而別立高等師範學堂。凡學生皆納膳金。數各隨地酌定。是為官學。若紳富私立,或公立者聽便。建設之始,報明視學官,轉報文部,給予准據。學堂教育章程,及課本書,與官學同。考試給憑出身亦同。第四年,各省城立專門高等學堂。第五年而京師大學堂可立矣。凡第一次官立者,書藉由學堂置備。其餘無論公立私立,皆學生置備。有人捐備者,由官給獎。凡各府州縣公立私立之學堂,初設及設後費用不足,由官補助。此由各府州縣小學中學,循序而至高等學堂大學堂之序也。其應特立者,仿日本學習院,於京師五城擴官學堂十區。凡宗室八旗王公大臣子弟,年二十以上,或屆學齡者(註:自六歲至十二歲日本謂之學齡,無人不入學。)入焉。其功課普通及高等小學堂程級,與各小學堂同。畢業後,以次入中學堂大學堂,與漢高才生同學。異之者,崇以特絕之禮,而動分外向上之心。同之者,平其挾貴之心,而化顯分畛域之見。其應分立者,各府州縣警察法理農業工藝學堂,高等商業學堂,女子師範學堂。其可較緩者,高等師範音樂學堂,盲啞學堂。凡學堂官立,及補助公立私立之費,皆入豫計。各省學堂以府州縣稅支辦。官學堂則以停止八旗兵丁口糧支辦。以奪之者予之而平其怨,即以教之者養之而當於施。聞之,普之勝法也,群臣相賀,其相卑士麥執小學校夏楚以示人曰:撻法者此也!大哉此言!考諸三王而不謬,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矣。

    一酌變科舉。今有木焉,根抵於崖谷之間,巨石上壓,氣至乙然四出。其萌櫱久之,則化為叢莽矣。樵者過之,斧其三而留一。根之受氣,畢由一達而益旁薄。久之,森森而干矣。又久之,睨崖而出其上。匠石以為材。木德此樵也矣。而必以為向之斧者戕其生,不如叢莽之以不材為材也。誣材之性也哉。科舉之妨學堂,猶是斧其三。奈何?與科舉而並妨學堂者,曰捐納保舉。捐納停矣,辟召之奏任判任。任其人以事,必其人之所曾學,是保舉猶在也。而非向昔之所為保舉也。是斧其二。凡應科舉而工其術者,其智故學堂之上材矣。今變五百年之科舉,而使天下人材,舉出於學堂之一途。天下之士,年二十五以下,天資穎異,其術能取科舉者,必無不能就學堂以成一業。其二十六以上至四十之人,可學於師範學堂。習小學堂師範課本書,教授旁裡,或應各府州縣以下官之辟選,亦不致大違其素業。其聞變科舉而色然駭,皇皇不可終日者,年四五十以上,業科舉而不能自立之人,冀幸不變,而有舊株可守也。然四五十以上,則有子弟矣。論者或主策論代制藝,或主習經而減鄉會試制藝之篇數。夫學堂主學,而科舉主文。學可賅文,而文不足盡學。與其主策論制藝,而翻騰於其中,不若擯策論制藝,而消息於其外。年二十五以下諸生,自中學堂始,亦須十年畢業而為世用。此十年之中,年三四五十之諸生,正可取學堂文課,理課,法課之書,如史哲,地理,倫理,社會,教育,經濟,財政,政治,數學,農商,十二學,已譯成者,普令肄業。應試之日,分為兩場。第一場試以九經義一首,工制藝者聽作制藝一首。第二場以十二學各發問題試之。凡九經義十二學占習何門,並令自報。試中者分門注籍,由考官咨送各專管之部,以憑京外各衙門辟舉任用。斷以十年為限。限滿即停。中額減半。略依嘉道間舊例。是亦移花接木之近方,吐故納新之漸徑矣。

    一學堂先學畫圖。山川都邑,非圖不明。戶籍水利,非圖不清。警察,非圖不靈。海軍陸軍,非圖不行。礦山鐵路工商,非圖不營。圖故變法之軌道哉!測量畫圖之學,本不精深。學以半年,即能成就。日本初等小學,即事繪圖。故雖工商出遊,莫不能右握鉛刀,左擎紙素,隨所遊覽,形形貌勢。今擬各府州縣初立小學堂,即延測繪教習一人,專教測繪學生。地大者二十人,中十六人,小十二人。臨派測量,各減其四。以留於堂為學生,或有發病事故,或學之不精,而辦事無實者,更換之備。圖成,由教習參合訂正之。

    一譯書分省設局。集一裘之腋者,必獵千狐,求連城之璧者,必剖萬璞。非好為是煩難也。西政專門之書,經東人列為學科者,類已逾百。而一類之中,又有新舊之本,各家之說。約計所知,大抵又五六倍焉。若西書之繁,尤不勝數。(註:據花之安《德國學校論》,一千八百七十三年,新撰書二萬七百餘種,英國一千八百七十年,新撰書三千四百八十九種。)今中國為先河後海之謀,宜譯東書。即為同種同文之便,亦宜譯東書。然各省同時並立學堂,並需課書。若專倚一省,不及供求取之殷,而各省輳興,亦慮有復沓之弊。謂宜約分門類,就江南(註:蘇州灘南書局併入)上海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山東、四川、浙江、福建、廣東十處,原有書局經費,各認若干門,延致通才,分年趕譯。每成一種,互相分送。全數譯成,仍分各類,由宏達之士,為之芟蕪沓,集要鉤元,都為一書,以餉學者。收通力合作之效,亦即為博學詳說之資。抑更有說焉:今天下新舊南北之見囂然矣。譯書事繁,雅才難得。苟勝其任,宜破嫌疑。非特藉茲實事,弭釁化爭而已。以愛力合群,其將由之。征諸古,則宋太祖之修《太平御覽》,考諸今,則我聖祖之修《明史》,胡文忠之寶善堂,曾文正之忠義局,聖君哲相,神明之用,不大可思乎?

    一權設文部總裁。中國教化之事,禮部任之。若開館修書,則特派總裁。任用部院府寺各官,分承編纂之事。日本官制,舊仿《唐六典》。維新後始建文部。有學務編習局。凡一切學校之事,設學之區,教育之規,必經文部審定准諾。而授課之書,不得出文部檢查之外。故舉國業學,合轍同途。今各省普立學堂,則小學堂、中學堂、高等學堂、大學堂、大學院各科之書,必次第編輯課本。又必約准畢業年限。各家之學,不漏不繁,中人之資,可於限內畢業者,宜請特派學問賅洽通知時事素有聲望之大臣為總裁,設局編纂。或令致仕大臣,仿書局自隨故事,在外總裁。自辟賓僚,設局編纂。其有私家編擬課程之書,悉由總裁審勘,奏請朝廷敕定頒行。

    一明定學生出身。南北洋近三十年以來,方言館,武備、水師、陸師學堂日益矣。就學之生,大抵中才及以下者耳。其高秀者或悔焉。學成而上不用,世不見重。不足比舉人進士之榮故也。其貧無聊者,乃往往挾其學,得重資於他族。然則,始鼓舞天下之俊雄,使其家人父子,鹹願其家有一人焉,入學堂以發名成業,其必自明定學生登進之路始。凡歷小學校至府州縣尋常中學校畢業者,宜給憑證作為生員。其中學校之師範高等分數多者,作為廩生。由是而文者,歷專門學校之師範高等分數多者,作為貢生。由是而文者,歷專門學校文法理學農醫科畢業者,宜給憑證作為舉人。又歷大學院文法理農工醫科畢業者,宜給憑證作為進士。其專科中之專科分數至多者,為學士。其武者,由貢生而歷士官學校畢業者,宜憑給證作為守備。又歷陸軍大學校畢業者,宜給憑證作為都司。其內堂外場各學分數至多者,為游擊。蓋學生入學至早,而學富聰強者,自六七歲,至成進士都司,已二十餘歲。統計十七八年,一學生所費,於修脯衣食住房書籍者,多寬約計每年六十圓,數已逾千。況專門學校在省,大學在京,又有舟車之費乎?士之希生員舉人進士,為其榮於邦,而他日足以贍其家。而魚魚而就試,得者僅數千百之一,而不得者屢喪其資斧。至於皓首黃馘而不悛悔。每人而計之,其數亦豈少哉!出身定,則溺於彼者又將移於此。風氣所扇,雲合景從。吾未見必待官府為普立,而學堂始盛也。

    一派親貴遊歷。國初定例,宗室王公,不得私自出京。出京逾四十里者有罪。所以為漢民計,而納宗人於無故之地,至仁。彼宗室王公者,亦既生而富貴矣。又不讀書,親賢士大夫。入與閹寺、園隸、走卒、優伶,為馳馬、蹴鞠疇(燮)之戲,出臨可之朝貴,而頤指其意向可否。閣門差使,盡於拜跪。宜其詍詍顧盼,專己自封,而曰天下之言,盡知之矣。若夫西人則不然。雖太子諸王無不入學院,與學子同課業之級。且無不歷兵官受提督鈐束,有合於《周禮》師氏保氏大司樂合世子而教之之法。今既謂宜廣設官學堂,教宗室八旗王公子弟矣。其年在三十以上者,亦宜用各省年力不能入學諸生,止讀各科譯本書例,令稍涉躐史鑒,及各國政治外交史諸書。每年春秋,朝廷更迭選派一二人,隨帶有文學知時務之卿貳出洋遊歷,考察各事。俾涉道路風濤震恐之險,知平時叨逾非分之可慚。觀各國製造警察教育武備一切政治之精,知平時汰侈自大之多妄。而躬與彼諸王周旋。彼通學問而我陋,彼諳政事而我疏,彼躬陳力於軍旅行伍之間而我惰。相形見絀,宜必愧奮。子產曰:安定國家必大焉。先宗室王公八旗大臣,稍知天下有學問之事,天下有安枕日矣。

    一省官府儀衛。今上之諭變法也,謂采彼之長,補我之短。又令中外大臣,酌量當省當並,而首朝章。變法而及朝章,則治定功成以後之議也。今固不暇。且禮俗之事,仍舊無礙。日本士大夫燕居之服,亦尚有寬袍博帶者。竊謂惟警察官弁兵丁,宜用西式短衣。此外惟文武官儀衛可省。本朝儀衛,一仍元明之制。執役之人,服亦元明之服。西人見官排道而過市者,嘗鼻笑之。以為襤褸乞兒,傴僂錯亂,蛆擁輿前,不足美觀而徒費也。今宜一切裁省。其掌兵者,用兵衛四人。掌警察者,用警隊二人。若文學賦稅農商官,本無所用衛。必欲存典命車旗之禮,以辨等威,則文以車輿之帷,武以樊纓之剡別之。如巾車所掌,夏篆夏鏝墨車戔車役車龍勒鵠纓之意可通也。或用旗,或留一蓋以代九旗,而別其名物。司掌所掌旗,旃物,旗┴旌畫像以象事名之例可推也。寧惟沙汰虛文,昭然易變法之耳目。合計二十二行省,文武大小各官,歲支之役食,省費亦不少。

     凡兵部之事四

    一抽制兵衙役練警宗步隊。變法奚行乎?猶造器也,國為之材,學堂為之工。而工不能徒手而成器也。刀鋸築削,搏磨櫛雕,則必在警察。西法警察有二:有行政警察,有司法警察。日本維新,以行政兼司法,隸內務省,而別立總監之。廳府縣警部,凡十等。其呆護人民。其事四:曰去害,曰衛生,曰檢非違,曰索犯罪。凡地方有兒殺人放火,半毆竊盜,反獄越監,仿造貨幣,誆諞博奕,姦淫者,見則捕之。民人告發,則白 於官,持持票捕之。路醉病老稚女女,及外國人,維護之。異言異服,遊戲傷敗風俗,聚徒賞橫議非為者,詰禁之。識道路街市村落廬舍之所,居民之身家品行,清理道路溝渠,檢留遺物,救災暴,警察之略如此。故警察者,上通政府,而下達窮壤弭教案,詰戎莽,稽印稅,緝私鑄,佐學校,清田賦,莫不賴之。無學堂則無體,無警察則無用。然行之亦有序。今州縣衙門有卯名及白役,多者逾千,少亦數百。為民蠹久矣。制兵虛額者,什有五六。其存者鎮將以下,層層剝蝕之。所得月餉,不足半月飽。大半以小販為生計。而戶部歲計馬步戰額兵之餉,尚數百萬。是二者,一病國,一病民。驟而去之,則失業者多,而難於安置。惟移為警察卒,則一舉而兩得。法宜先於各府州縣城警察官,立警察學堂,采日本警察章程為課本。調各汛營製片,及各衙門差役,選其壯者,入學堂習學。三四月後,先行於城廂內外,及大市鎮,徐更及於四鄉。而酌其所轄戶口之多寡為疏密。制兵老弱不入選者,給一年口糧。有卯之役不入選者,給一年役食,俾另謀生。其警察之費,歸入各府州縣豫計。用本地稅支辦。是法也,蓋合司市司司稽匡人撣人野廬修閭之職而一之。西法之合於古,而為變法政要,此其一。

    一為武科將領設武備外院學。自西學西政之說,傳於中國,而牢守舊習,並為一談。雖臨以朝廷之命,疆帥之令,而卒不可破者,莫如各營統兵之官。其人自以曾從咸同間將帥,見削平巨寇之功,遂爾夜郎自大,輕外人為小敵。重以鑽差扣餉,後者師前,立功之念本虛,並命之言亦偽。而武科習用刀弓,掇取科第,施之行陣,正如制藝之無當於服官。較之行伍,尤在其下。論者謂民窮財盡,海內焦然,何必以拮据難得之資財,供緩急難資之武備。去兵節餉,事宜在先。然彈壓內匪,豈容無備。為斟酌變通之計,謂宜停止武科,大汰營數。就各省水師陸師武備學堂,置學習外院,各限定數名額,抽選武舉人進士之曾受職,及參游都守之年力尚強,能識字者,另立簡要課程,隨班學習。第其高下。一二年後,以屢試高等者,次第派充各留防營營哨官。所換之營哨官,有願就外院學習者,驗如合格,列作新班。營哨之官,亦三年而更調。令其漸知他人之長,兼顧自存之地。夫更番入學,改良進步,固日本陸軍戶山學校之規模,可則而效之也。

    一別立畢業生練營。語曰:天生五材,誰能去兵?以勇營將領之不足恃,而士卒之未教,議大去之,是也。然兵猶潮也,不進即退。猶輪機也,日用之則瑩潔而有光。間十日不用則暗。一月則銹生焉。一年則關動是機者亦澀。而匠於機性,且將有不習之虞。如之何而不為之計?今各省陸師武備之畢業生,自亨利康貝及德日兵官之來觀者,咸謂諸生圖畫操練諸課,俱不爽於師法。而諸生有志者,亦爭自磨厲,願得一試。其機不可遏。且不試,亦孰能驗所謂可用者不面諛否?而願試者果堪試否也?今如當裁勇營十,則裁十二。以多裁二營之餉,俾已畢業領有憑證學生,自募二營,而以所習之法訓練之。營哨之官,咸取於此。仍采日本陸軍經理學校法,課而行之。俾得練習衣糧幕捨工程療病之事。令課吏館學習兵學之候補道府監之。如營務練成,由各督撫臨閱。分此已練者五成於各營。更就各營抽選五成,與之互易。練成,更以前五成續分於各營,而迭易之。庶幾教成學生之資,與留養兵勇之餉,兩不虛縻,而免新舊齟齬之患乎?

    一畫一製造廠槍炮。聞之,各國之練兵也,凡一國之兵,其步伐行列同,槍炮膛線表尺准心同。其槍之機托,刺刀之輕重長短,炮之輪座無不同。每得新製法,成而試之,利過於舊,則悉更之。悉舉其所更畀之商。伺中西有事,而貸於中國。中國急則捐重價購焉而畀於營。營不問其與已所有異同否也,取有其具而已。又或得新槍焉,非所習也,視之與舊槍等,不珍視之也。聞之英戈登語某提督:中國兵用槍合舊,新無所用。某嫌其言誑輕我。夫誠使使瞢然附文繡於身,而不知其名,果膏粱於腹,而不知其味,戈登言誠是。必若不免而猶須練兵,則槍炮之不可不畫一審矣。今中國造槍炮者,止天津、上海、江寧、武昌四廠。天津一廠燼已。其三廠所制之槍炮,均不一例。其故則主者好矜,恥相取下。而不知工之無度,國威且墮於此也。今宜選明曉各國兵學一人,督理三廠,通檢江南湖北武庫所儲各營所用之器機,略分三等。上等最新式而命中最遠者,如小口徑快槍,合三廠仿造而研究之。畀畢業生練營。中等式稍舊如毛瑟之類,畀各防營。(註:即戈登意。)下等舊者,如哈氣開士之類,畀各府州縣警察部卒。極舊而前膛者,悉收而改鑄。德國全國造槍炮者止兩廠。其鋼料皆出於克虜伯。治兵有條理,強也固宜。

     凡刑部之事四

    一增現行章程。刑律不可遽議。理至繁,時未至也。條理不可不增。事已具,律不備也。德國民法,至備至精。日本仿之以判民訟,法與各國同。則彼此皆得行其國際之公判法權而無所阻。然則,法之不備,而欲以司寇所據,繩各國之人,不可得也。事連彼族,而欲使我國之人,訟伸其理,亦不可得也。非必彼傲很而恃強,狡黠而善辨。民之嗜好,飲食,體質,教育,職業,知識,風俗,無一而同。我之官吏,即非閑冗,而無所據以為爭執。譬之徒手而與操利刃者搏,未有不敗者也。以商務一端言,彼律常輕,我律常重。彼律有專條,我律多比用。開港至今,受弊已多。與其使華商延狀師,引西律,以聽斷於西官,孰若增科條以自庇吾民,自保吾權乎?今欲遽引各國刑法之書,編為定律,非得專家通才,詳審參酌,不給於用。且果變法,則民日智而事將益繁,不可無糾力糾守糾孝糾職糾恭之典。定律即稍需待,而六部二十二行省辦事章程,歲有增益。何獨於中外交涉關係甚大者,而憚為之。約舉其要。教案當定章程,租界當定章程,報館當定章程,工商業當定章程,公司當定章程,銀行當定章程。而尤要者,莫若礦山。新約既成,外人開礦,內地接踵而至,地產人工,賊盜斗訟,華洋紛拿,苟無章程,何以察治?抑今日所謂章程者,即異日定律之本。所當以日本刑法,合我之禁令風俗,而著其可行可守之綱目,以為各府州縣行法司法之據。隨時改修,不厭精詳。法拿破侖治罪法一書,特為諸國刑家之冠。明治十年後稍參用之。又以各國謂其法律不完備,笞杖斬殺之罪,不足治外人。乃依拿破侖律參定成書。其事勢與我正復相類。我採輯而增損之。要之以華洋兩平為主義。

    一增輕罪條目。法重難犯乎?輕難犯乎?以常情言,慮無不曰:重則難犯矣。孰知夫法太重者難行。難行則犯者十,實行者勢將不過一二。實行不過一二,則有法不啻無法也。民胡為而不犯之?罰鍰自《呂刑》罰作見漢律,禁錮奪勞見朝律。皆三代相沿舊法。自明一切廢之,統以笞杖代。以為存之無益於治也。而去之為害於治乃甚大。無制之罰款,無期之淹禁,累千數之鞭笞,縋石曳鎖之虐狀,皆杖笞輕不足懲,溢而橫出者也。而工商無輕罪。禁令之不能行者彌多。自徒以上必破家。錢財之訟破人家,仁者固不忍,而笞杖毀形裸體,又難施諸稍有體面之人。以此權之,增定章程,事雜華洋,自當仿洋法,增添輕罪矣。日本重罪如後四等:曰重懲役,輕懲役,重禁獄,輕禁獄。視徒刑固已變通。輕罪之刑三:一重禁錮,二輕禁錮,三罰金。違警之罪二:一拘留,二科料。附刑六:一剝奪公權,二停止公權,三禁治產,四監視,五罰金,六沒收。其刑各十有五,皆中律徒流以下笞杖罪也。目繁而不虐,刑輕而不可免。存其廉恥,不恕其非違。禁令無不行,風俗無不肅。職是故耳。苟不採取此意,地方官以意判決,暴者虐民,仁者失有罪,徒為外人姍笑耳。日本近者改正刑法,草案稍嚴,其辨護士上書抗駁。夫日本用西律,主慈詳者也,猶如此矣。

    一清監獄。律於獄囚,防弊至矣。應禁而不禁,罪止杖六十。故禁罪起杖八十,重至於絞。衣糧有專條,凌虐得舉告。食鋪店所私押輕罪,指參嚴辦。立法如是其密,而猶有班房私押,差役私刑,寒暑疾疫,瘐死日積,則輕重罪囚不盡分,獄室穢迫所致也。西國於監獄制度,至整且詳。所以為瘐死備,無微不至。日本有禁錮場,拘留所,以處輕罪。皆良法之可采者。中國惟刑部有杖不收禁之法。外省州縣,拖累干連,店所侵虐,甚於監獄。平人苦累,甚於罪犯。言之痛心!近湖北大修監房,嚴禁私押,用意至善。宜以其事行各省,各令設法清理。

    一行訟稅。《周禮》司寇聽訟,必先令兩造入束矢鈞金於朝,三日然復聽之。欲致訟而必得三十斤之金,一不直而金沒於官矣。當其時,必有一本不直者。得罪之輕重,尚待判決之後,而此三十斤之金,則在罪外。而特為取信之質。說經者以為是先王愛民不輕受訟,而致民於刑之道也。日本仿西例律師,設代言人,復易其名為辨護士。其人皆高等學堂法科畢業之人,經司法者試給執照而許充之。日須納金十圓。每年更納照稅。非違有罰。其涉訟者,告訴狀,答辨書證憑抄寫本,必購用商賣官造紙。不用者官不受理。紙視事類分色。金谷之事,自金不滿十圓,米不滿五石,至金千圓米五百石以上者,用黃,若黃綠,若橙黃,若綠,若黑;人類之事,用青;土地家屋之事,用紫;雜事用紅;文告用赭。其稅自五厘至五錢不等。堂判所用,亦依類分色。凡原被告人所用,及傳喚狀堂判所用紙,並由理屈者償稅。案結三日,即裁判費俱納票。有不經官許而賣者罰百倍。買者半之。此有《周禮》遺意。今各府州縣之聽訟也,無此事也。然而民有一訟,則有代書之費,有號錢之費,有傳呈之費,亦號錢也。告期每號一條六圓,傳呈則視事大小,加二三條號不等。有經承之費,有拘提之費,有號單之費,有鋪堂之費,有和息之費,有酬謝酒食之費。官不得贓,民猶不甚怨。若明定以稅,而取其裁判之費,不既勝於以國家行法之事,為丁役受賕之符乎?而況於有說乎?

     凡工部之事四

    一開工藝院兼博覽所。考工之事,三代所重。攻木攻金,刮摩磚埴守之,世以名官。皆後世所謂匠藝也。中國庶而不富。厚民生者,工且猶切於商。日本以商業抗歐洲,輸出數驟盈。皆製造品,不願以生貨供歐廠也。以生貨與人,而我失工之利。以熟貨與人,而我得分人之利。然無學堂,則工藝固無由以致精。各國之言工學者,新理日出。若土木工,若機器工,若治金之工,採礦之工,化學雜料之工,材料構造之工,日本學科並有專書。大學院有工科,特設有工業學校,技手學校。考取中學堂小學堂學生充之。宜於沿江沿海省會各通商大埠,仿設數處,以興製造。而博覽會尤有益於工。良苦並陳,生競心;新奇多見,生巧思。凡通商大都,如蘇杭川粵,製器恆優於他省。由其見之博也。江鄂已設商務局。宜令鼓舞商人於各業公會款內,量集專款,設博覽所。即在工藝學堂外院,以為勸工之助。若漆器,若銅器,若雕琢器,若文玩服用器,若竹貨,若皮貨,各省有良工,會萃羅陳。最精良者,給以賞牌,或設法助其銷路。生料便而手藝拙者,入工藝學堂教之。洋貨暢銷,器尤宜多備,以便仿造。日本新政,植基工商。工尤商之源也。

    一行補助法廣助力機。機器之助力多方,各省仿行製造,所用者皆資火力。火力之機必用引擎。汽爐購價既昂,造廠尤費。自非通都大埠,商力殷盛,不易措辦。日本民間用風力水力電力以製造就地生貨者頗多。江西福建水碓水磨,亦復不少。自江以北,絕無此事。不知近山之所,懸泉注瀑,水能生電,利用最宏。平水之鄉,亦可因形勢用重力以高下之矣。美國風車,農家習用。中國變通舊法,即可仿行。成本不多,集資自易。自台灣割棄以來,糖與樟腦價日踴貴。而洋面洋鹽,灌入漸盛。自非就各府州縣特產相宜之處,多設風水電助力機器,不足利民用而挽外溢之資。今如各府州縣特設農商官,則其事自有專責。可各因地制宜,勸工興事。然距江海較遠之地,風氣未開,富人畏官,低首縮尾。提倡保護,宜責於官。設力有不足,即宜官為補助。酌定分數,為立章程。此項官為補助之費,即在每年豫計之內,或於創辦之始,量免收稅,寬其經營之力,即所以為募勸之方。西人商政,有出公款以助製造家之法。日本補助營業資本,列於歲出表,以為度支之常經。彼國君臣上下,力圖富強,理財致富之書,汗牛充棟。豈不知聽民自便,而收其辛苦所得之餘以為利哉?孟子曰:春省耕而補不足,秋省斂而助不給。老子曰:欲固取之,必先予之。誠明乎取也。

    一勸集礦路公司。天下曷為而治乎?通則治,公則治。曷為通?工商之運,政法之行,豐凶之相劑,征守之相足,斯通矣。是路之事也。曷為公?取所藏以應人甚相需之求,則同其似不便者,而公。聚所藏以治我應治之事,與資我轉相益之利,則同其至便者而公。是礦之事也。然則曷為亂?亂生於治求治而無方,斯亂矣。礦路之亂,一在墳墓,一在廬舍,廬舍妨路,優給遷資,一縣數十家而已。開礦關礙風水,開於此而彼不開者,以為行將及我,而人人自危。人人有自危之心,則必危我而事且敗。然則,曷為已之?曰合曰分。合以力言,而分以序言。以各府州縣預計之法,明告天下,而示以某事應納於官者若干,某事供地方支辦者若干,出於賦稅若干。又示以礦之利,路之利,俾民鹹曉然於一府州縣出入之數。有業者圖發其藏,以減其力之所應出。無力者圖入之,發其藏,而增其力之所應入。斯合矣。合則必立公司而民智之待人而開也。各省量各府州縣礦產最旺,便利無礙之區,先立一官局,延訂礦師先開以為倡。聽紳民附股。辦事兼用官紳。而明定官民資本,辦事界限之章程。隨局立礦學堂,教本地文理清順之子弟。有願集公司另開者,官為勘明,給以准照,予以公司礦山法律,使遵守之。分畢業學生試辦。公司至五萬兩以上者,分別給獎。鐵路則大干而外,官不能盡開。民間商賈之轉運,車騾之生計,不有馬路,終不靈通。並應勸集公司,聽民自辦。有願開者,報官勘明利益所在給予准照,就地延訂工師,立路工學堂,為逐漸推廣之用。是為合。民智不能遽開也,有專管官以司之,有議院以聯之,有學堂以化之,有警察以通之,有章程以便之。而又為之酌量情形,定年限以次第之。是為分。能合而分,庶幾其通乎?抑豈不愈於外人之攘據乎?

    一講求河防新法。自明潘季馴以來,治河之書,率囈語耳。鯀殛於堙,而禹有天下之功以疏。鯀方堯命,則堙非堯意。而禹鑒其父之失計,變而用疏。是禹之功,鯀以罪易之矣。禹善變而鯀不悛,故禹帝而鯀死。孟子曰:水由地中行,得禹之意哉。自元迄今,數百年來,以治河名者,皆鯀耳。其書又喜言賈魯。魯之功安在?不據聖人之不經,不能師賈讓之意,一以培薄增高為事,資耳目於都水之成案,河兵之辦法,庫儲之奏銷,而曰能治河。當時之臣,隨其事而補苴之。而奏議政書,適足為河督以下歲冒百數十萬之護法。河安能治?雖然,不變法則後此治河之臣,無一而不鯀,疏河無具也。不能別辟一河,施畚鍤疏此河也。惟有培薄增高,奉鯀為師而已。蒙言變法具測量矣。而變河之法,尤宜以測量為本。自龍門以下,至於今黃河出海之口,地平高下宜測也,河身宜測也,廣狹宜測也。每桃泛伏汛,至於霜降,至於冬,每方一里,容水方若干,宜測也。今水之載於地上者,每方一里,積厚若干,宜測也。是宜特設河工學堂,招學生六七千人,學測量工程之事。學既畢業,則自龍門以下,每二十里立一局,河干每五里立一鐵表,至於海口而止。每局一學生駐之。每日以往來量記水勢為功課。延西洋工師熟察水土之性,購相宜挖泥之機船,每十里一船,令各每日往復於十里之間,駁泥調天津通州及山東清河之糧駁船為之。(註:南漕改折此等船無用以此銷之。)駁運之泥,卸於舊堤之外,以厚其附。約以千里,計需用百船,約以每船值一萬四千銀圓,計需一百四十萬銀圓。又設立學堂,延師河工,運泥儲煤,修船及船塢一切之費,歲二十萬圓。裁當每年河督以下官兵及奏銷用款之數。即使溢出二三十萬,而每一機船,每日去土若干方,即河身低下若干方,亦即容水若干方。浚而不已,期以平水之時,下地面五尺,減船之半,水下一尺,則減船之七。留三成以為常。設遇盛漲,有臥槽逼岸,突出險工之處,則師聖祖切灘抽溝之方略,聚三數船於中流,或對岸以解之。各省有工科道,各府州縣又有工科專官,河督以下,皆可裁省。二十年後,當有順軌安流之日。而河工之案,舉可摧燒矣。或者謂裁官以為節省也,而又用之,而或且過之,非計。安得有財節而河且治之法?則告之曰:有英國一千六百九十四年八底生以一百萬圓設官銀行,籌還水陸兵餉之法在。

    以上事散見於六部者,四十二篇。其施行之次第,則第一:設議政院,課吏館;各府州縣城設中學堂;先教測繪師範,教警察;各省設局編小學堂中學堂課本書;譯各史及各學科書;戶部及各省布政司各府州縣行豫計表。第二:分職,省官定俸,各府州縣實行測繪警察,訂稅目,增法律章程,罷釐金,停捐納,變科舉,行決算法。第三:各府州縣分設各鄉小學堂,興農工商業,抽練營兵,減官府儀衛。而一事也,或以事理階級定分數,或以省分財力定分數。分數既定,分年可辦。由督撫自定,而六部課之。

    ☆總理衙門○議辦郵政摺

    奏為遵旨議辦郵政,請由海關現設郵遞推廣,並與各國聯會,以便商民而收利權,恭摺仰祈聖鑒事。臣衙門准署南洋大臣張之洞咨鈔,擬請設立郵政,請飭議章程一片。光緒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,欽奉電傳諭旨,郵政一節,業經總署籌議,粗有頭緒矣。欽此欽遵。仰見聖主周恤商旅,通志類情之至意。查原奏內稱泰西各國郵政,重同鐵路。特設大臣綜理,取資甚微,獲利甚巨。權有統一,商民並利。近來英、法、美、德、日本在上海及各口設局,實背萬國通例。曾經南洋大臣曾國荃據道員薛福成,委員李圭,稅務司葛顯禮等往復條議,咨由總理衙門,飭總稅務司赫德詳議。謂此舉裕國便民,為辦得到之事。至稅關所辦郵遞,因與國家所設體制不同,故推廣每多窒礙。現復與葛顯禮面加籌議。知其情形熟悉,各關稅務司熟諳辦法者,當亦不乏。請飭總理衙門轉飭赫德,妥議章程開辦。即推行沿江沿海各省,及內地水陸各路。務令各國將所設信局予全撤,並與各國聯會,彼此傳遞文函等語。

    臣等查光緒二年間,赫德因議滇案,請設送信官局,為郵政發端之始。經臣衙門函商北洋大臣李鴻章於四年間復稱,擬開設天津、京城、煙台、牛莊、上海五處,略作泰西郵政辦法。交赫德管理。嗣因各國紛紛在上海暨各口設立郵局,慮占華民生計。九年間,值德國使臣巴蘭德來請派員赴會。十一年,曾國荃咨稱州同李圭條陳郵政利益各節。並據寧關稅務司葛顯禮申稱:香港英監督有願將上海英局改歸華關自辦之語。經臣衙門先後飭據江海關道總稅司籌議咨行南北洋大臣查核。十六年三月,札行,赫德以所擬辦法,既於民局無損,即就通商各口,推廣辦理。擬俟辦有規模,再行請旨定設。此該大臣張之洞所稱各稅關試辦郵遞之權輿也。臣等複查寧海江海各關道來稟,每謂稅關郵局,未經奏定,外人得以藉口。十八年冬,赫德亦數年來創辦艱難,若再不奏請立設官郵政局,恐將另生枝節。十九年五月,迭接李鴻章、劉坤一咨,據江海關道聶緝規稟稱:上海英美工部局,現議增設各口信局。異日中國再議推廣,必更維艱各等語。是原奏所稱體制不同,推廣每多窒礙,誠為洞見癥結之論。

    至各國通行歲收巨帑一節,考泰西郵政,自乾隆初年曾國始議代民經理,統以大臣位齊卿貳。各國以為上下交便,仿而效之。光緒十九年,葛顯禮呈送萬國郵政條例,聯約者六十餘國。大端以先購圖記紙,粘貼信面送局,以抵信資。其費每封口信重五錢者,取銀四分。道遠酌加。其取資既微,又有定期而無遺折,百貨騰跌,萬里起居,隨時徑達。至有事時,並可查禁敵國私函。誠如原奏所稱,權有統一,為利商利民,即以利國之要政也。又查十八年以來,美國一國郵局清單,一歲所收銀圓至六十四兆二十萬九千四百九十元之多。張之洞所舉英國收數,當中銀三四千萬兩。尚系約略之辭。利侔鐵路,誠不為虛。且西國郵政與電局相輔,以火車輪船為遞送。近年法國設立公司輪船十艘,統名曰信船,遇口停泊。信包未到,不得開碇。其鄭重如此。中國工商旅居新舊金山檀香山新嘉坡檳榔嶼古巴秘魯者,不下數百萬人。據李圭稟稱,該工等有一紙家書,十年不達者。緣郵會有扣阻無約國文函之例也。中國郵政若行,即以獲資,置備輪船出洋,藉遞信以流通商貨。其挽回利權,所關尤巨。

    臣等博訪周咨,知為當務之急。爰於十九年札飭赫德詳加討論,是否確於小民生計無礙。上年六月至十二月,復與該總稅司面商屢屢。先後據其遞到四項章程,計四十四款。臣等詳加披閱,大致厘然。自應及時開辦。相應請旨敕下臣衙門,轉飭總稅務司赫德專司其事。仍由臣衙門總其成。略如各口新關規制。即照赫德現擬章程,定期開辦。應制單紙,亦由赫德一手經理。遇有應行酌改增添之處,隨時呈報,由臣衙門核定,期於有利無弊。至赫德原呈內稱萬國聯約郵政公會,繫在瑞士國。應備照會,寄由出使大臣轉交該國執政大臣為入會之據。自可援萬國通例,轉告各國,將在華所設信局,一律撤回。按咸豐八年俄約,光緒十二年法約,本載明兩國公文信件,互相遞送。中國既經入會開局,各國當無從藉口。以上所議,如蒙俞允,即由臣衙門欽遵,分別咨議,札飭辦理。俟辦有頭緒,即推行內地,水陸各路,剋期興辦。一面咨行沿江沿海,及內地各直省將軍督撫知照。屆期即將簡要辦法,飭地方州縣,曉諭商民,咸知利便。凡有民局,仍舊開設,不奪小民之利。並准赴官局報明領單,照章幫同遞送。期與各電相為表裡。其江海輪船及將來鐵路所通處所,應如何交寄文信,由該總稅務司與各該局員會商辦理。郵政局歲入暨開支款目,由總稅司按結申報臣衙門匯核奏報。所有遵議推廣海關郵遞,開設官局,並與各國聯會各緣由,理合專摺具陳。赫德所擬章程條款,另具清單,恭呈御覽,伏乞皇上聖鑒訓示。謹奏。

    ☆容閎○請創辦銀行章程銀行總綱四條

    一開辦事權 銀行自泰西,英法諸國,屢經改章,愈變愈精。要以美國為最善。日本銀行亦多采之。今擬參仿美國銀行章程,先設總行於京都,續分設銀行於各省城及通商口岸。總銀行資本以一千萬元為額。統由戶部籌撥。欽派大臣督辦,並專派大員總辦。分銀行即由督辦總辦陸續招商集股,擇地開設。所有總行分行一切應辦事宜,隨時擬定,咨明戶部辦理。

    一印發券票泰西有國債券。無論數千百萬,皆由銀行籌繳。今息借商民之則,而給以憑據,名為債券。銀元通行市面,而代以紙幣,名為銀票。此兩種均由總銀行用機器製造。或暫時先往外洋定造。借券年息五厘,以備各分行繳銀領券。凡有商民願買,亦可照領。銀票照資本定額。如以一千萬元為本,應提六成六百萬元存庫。此六百萬元中,又以八成制為銀票,計四百八十萬元。票內載明有庫款存抵。本多票少,隨時兌現,與空出紙幣者不同。自無折閱之慮。通行各省,可抵錢糧,繳歸藩庫,即可作京餉起解。開辦之後京外流通資本愈厚,即照章加發銀票。該票之鋼模定鏨,紙張定造,經數十手而成『正面華文,背面西文,花紋工細,斷難仿冒。仍由戶部編號加戳,然後通行。每月已未發各若干,詳註冊簿。發出銀票,設或日久破損,准換新票。所繳舊票,點明號數,對眾銷毀。

    一擴充分行 總行既撥官款,分行應招商股。京都繁盛,可設分行數處。各省會暨通商大埠,如上海等處,次第招商開設。泰西因領用券票,稱為國家銀行。今請設立牌號,稱為某某官銀行。如集股十萬元,應先繳銀三萬元,給與借券,如繳銀之數。股本多,則借券遞加。總合股本三分之一為度。此項借券,於各處官銀行開市時,仍繳存總銀行,掣給憑單,每年給與年息五厘,核照所繳借券之多寡,減成另領銀票。所減成數,又以股本多寡酌定等差。股本五十萬以下者,照所繳借券領銀票九成。五十萬以上者,八成。百萬以上者,七五成。三百萬以上者,六成。如此,則股本愈多,而所領銀票之成數愈減。此項銀票需用若干,繫於總銀行額設四百八十萬元銀票之外,另行隨時印造。萬一分行虧折,已有存總行之借券抵保,且為數多於銀票。除抵償外,尚有餘款,以備派員查帳等用。再有盈餘,仍給還各股商,並照西例,凡銀票存項股本,每年正月七日收稅兩次。每次通扯銀票已用出者,收稅五毫,存項二毫半,股本二毫半,合併一厘,兩次共計二厘。收稅極微,與生意無礙。其餘未領借券之票號錢莊,如有願改官銀行者,亦准繳銀領券,一律辦理。其牌號悉聽照舊,無庸更易。

    一兼管製造 現在銅錢日少,而金銀兩品尤闕。擬由京都總銀行鑄造金銀錢。近日金錢一項,外洋交涉漸多。其分兩成色,務與西式一條,庶中外通行,不致因金價先零而折閱。審是,則需金日多,金礦宜盡力開採。土法淘洗,所得無幾。宜聘礦師,購機器,廣開以期迅速。所出之金,統運京都鑄錢,不得私售出洋,以杜漏卮。此中收回利權不少。若礦金不敷鼓鑄,自可稍待機宜。且先鑄銀元,以便民用。現查各省官局已鑄銀錢,其成色高低,務宜一律。設有參差,關係甚大。請飭將各省新鑄式樣,送總銀行查驗。其每年共鑄若干數目,亦須咨報,以憑稽核。

    總行章程十二條

    一總銀行代戶部籌款,本與分行專做生意者不同。惟創辦之始,分行尚未擬設。擬請暫收官商存項,並匯劃支付等款,以為商辦分行之倡。經理一切,尤在得人。應由總辦招請美國熟手,分司其事。詳核支收,以免遺漏,而昭大信。漸與各國著名銀行聯絡,以期匯劃可通,緩急可恃。款歸實際,人無虛設。所有員司,概不徇情濫用。

    一總銀行自總辦以次,薪水以及公用,應准作正開銷,暫在所撥資本內支付。俟銀票通行,鑄錢獲利後,自應專撥幾成,以備行用。一切款目,每月結報一次,每年綜核一次。刻成總冊,遍發各省分行,並詳報戶部備案。總銀行冊簿,戶部堂司,可以隨時閱看。

    一所撥資本一千萬元,除六百萬元存庫外,尚餘四百萬元,預備購地建屋,造庫機器鋼模紙張並鑄造金銀等用。奉准之後,請先撥若干,以便佈置一切。

  一鑄造金銀,所需較巨。如資本不敷周轉,應請設法籌撥,轉輸甚捷,不致久閣成本。以後戶部應放款餉,如以金銀錢及銀票為便,即可酌量搭放。若創辦之始,市價未平,或有漲落等情,再行斟酌辦理,以期盡善。

    一新開金礦,或統歸官辦,或招商集股。商股應得之金,擬請按照時價,給以鑄出之金錢,以免金砂金塊,轉售出洋。此中仍恐難免偷漏。須飭經辦之人,隨時稽查結報。

    一總行有稽查分行之責。買空賣空,自當嚴禁。如各行有違例情事,可派委員至該行查帳。如有應改應添或應撤之事裡,請核辦費用,開銷公款。如派出之員,有滋擾勒索等事,准分行詳報,立時撤去。

    一總行所收藏鐵櫃之借券,以及各項鋼模,每年須由戶部會同查看一次,有無損壞走漏,登明簿冊。其已停辦之銀行,所刊銀票鋼模,隨時驗明銷毀。

    一所收借券,除官銀行照領外,其餘紳商士庶,均可購買,應付年息五厘,無論何處官銀行,一律驗票照付。所付之銀,由官銀行報明總銀行,提款劃還。

    一所收借券現銀,實與息借商款無異。因有銀行付息,較易取信。俟集成巨款後,可用以整頓海陸兩軍,及一切保護疆土振興商務之事。

    一泰西借券名目不一,用作何項工程者,即名為何項借券。或二十年,或三十年,券內載明年限。但使年息照付,民信皆孚。限滿之後,仍可展期若干年,換給新券。

    一鐵路招商,創議已久。只准華商承辦,不許暗招洋股。且路長款少,勢難遍築。惟總銀行及分行開設之後,借券暢行,可另發鐵路借券,每張百元至五百元,或一千元。商民因銀行之可恃,而深信諸國家,必有群相購買者。通國鐵路,不難同時並築矣。

    一借券之式,大約長方尺餘,上列本票,下列方寸小票四十張,即息票也。到期持向銀行,剪去一票,現可收息。再到期,再剪。每年付息兩次。剪盡小票,則年限已滿,可持本票收本。其法甚善,其制甚精。茲謹繪圖式於下:

    (缺圖見原書P180)分行章程二十四條

    一分設官銀行之牌號住址,及董事幾人,集股若干,每人有股若干,每股先收若干,應設立合同簿冊,刻用圖記,開報總銀行,轉詳戶部,給與准開執照。並稟請本省藩司,暨地方官立案,以憑查考。

    一官銀行如集股十萬元,應俟開辦獲利後,逐漸提存公積銀至二萬元為止。作為余本。萬一股本虧折,除將余本盡數分償外,不更追查各股商私財。此為有限公司,庶股商不致受累。

    一開設之日,照西例先定限二十年。如無違例之事,准其再開。如未滿年限,查有違例之事,即令停辦。或三分有二之股商不願再開,亦可隨時會議停辦。

    一股商所買股分,即系自己產業。如欲轉售於人,可至本行報明,於簿冊內改換新股商姓名住址。如未報明改換,倘有應問股商之事,仍惟舊股商是問。

    一股商公舉董事,至少五人。董事中再推某為總董,某為副董,某為本行總理。均須有股分稍多之人。至僱用司帳等人,均須的保,定賞罰。凡收買匯票期票以及代存銀兩抵押款項,應由總理主政。

    一股本收進一半,即可稟請開辦。未收股本,分期續收。如有股商或代股商辦事之人,於續收股本,到期不付,即出傳單聲明轉售。倘無人願買,則該股已付之本,准於六個月內由董事會議定奪。倘因此而資本不足,即行查帳停辦。

    一如欲推廣生意,加添資本,或三分有二之股商,欲減少資本,均須詳報總銀行批准,以便定借券之多少,照例增減。

    一每年正月七月,由公舉董事聚議行務。董事任事之期,一年為限。如眾議僉同,亦可接任。每股商按股之多少派議事單若干紙,備書是否字樣。如不能親到,可托他股商代議。而行中執事不與焉。至股商有欠行中款項者,不準會議。

    一錢莊票號,資本充足,可以改官銀行者,不必另換牌號。如有數家合併一行者,牌號聽其自定。均須將資本若干,報明總銀行,照定章核辦。

    一每六個月,董事查核,除開銷外,淨利若干,每股派息若干。所獲淨利,當先提百分之十劃入下屆帳內,為公積銀。一俟公積與股本核算至二十成之數,乃止不提。

    一銀行借與一公司一商家或一人之款項,期限以六個月為定。如欲展期,須董事議准。其銀數不得過收進股本百分之十。至收買期匯各票,抵押生意,不在此例。

    一銀行股分票,不准在本行抵押。本行資本,不得移作各項公業字號。如股商掛欠本行銀款,過期不還,可將其股分撤回。准六個月內售出。或當眾拍賣歸款。否則,總銀行可查帳勒停。

    一銀行所領銀票,原為隨時行用,不准抵押現銀,作為增添股本,亦不准將原定股本抽出,以銀票充作股本。

    一各銀行應於每年正月七月間,十日之內,開明上屆用出銀票,收進存項,除存部借券外,所有股本通扯計算,每項若干,由首董帳房等簽字,呈繳總銀行備查。如有不開報者,議罰若干元,應在付借券息內扣除。

    一官銀行所領銀票,如有水火不測,准由該銀行呈出實據,具結請總銀行換給新票,補足所失之數。

    一官銀行所領銀票,雖有繳存之借券抵保,而銀行內仍須存現銀二十五成。(謂所出銀票,所收存項兩款合算百分中之二十五成。)以備兌現,俾無缺乏之虞。

    一外省各官銀行,應於所備現銀二十五成之內,酌提若干,存放京都總銀行。總銀行將此銀另款存儲,不營運,不算息,以備各省官銀行到京可以兌現。總銀行收銀之後,給與各省官銀行收條。官銀行將此收條,亦可作為本行存銀額數。總期京外銀票流通,以昭大信。

    一各處官銀行所領銀票,准用以輸納地丁錢糧釐金監課等款。一如現銀,不折不扣。惟進出口關稅,仍用現銀。

    一京外各處官款餉項,如有可以交銀行存放者,即就近發交生息。應解京餉協餉,亦可飭該行匯解,以歸簡易。

    一銀行於借款拆息期匯各票,應收息銀,須照各處市面常例議定,不得逾額。如有違例取息過重,應將存總銀行之借券息罰去。並准人控告,飭令償還。

    一銀行不得收買地基。除建造本行房屋及分行房屋地基外,設有因欠項抵押或被欠無著,作為歸款之地基,暫時執掌,即須售去。不得過兩年半期限。凡抵押地基房產,亦須產價多於抵款一倍,以昭慎重。

    一銀行銀票,如有持向該行兌現而不照付者,准持銀票之人控告。由總銀行查明確實議罰。或收管該銀行資本簿據,並代理各帳。

    一銀行停辦後,應將所存現銀,繳歸總銀行,以備代付用出銀票之數。總行收票付現之後,即將該行牌號銀票銷毀,不再用出。其前繳抵保銀票之借券,可仍發還,聽其作何開支。

    一銀行自欲停辦,潛將期匯各票抵押產據,易換他人姓名,以圖巧避,查出從重議罰。

    ☆王文韶○奏開設天津中西學堂疏

    為道員創辦西學學堂,倡捐集資,不動公款,奏明立案,恭摺仰祈聖鑒事。竊據津海關道盛宣懷稟稱:自強之道,以作育人才為本,求才之道,以設立學堂為先。光緒十二年前關道周馥請,在津郡設立博文書院招募學生,課以中西有用之學,嗣因與稅務司德璀琳意見不合,籌款維艱,致將造成房屋,抵押銀行,未能開辦。惟學堂遲設一年,則人材遲出一年。日本援照西法廣開學堂書院,不特海軍陸軍將弁取材於學堂,即外部出使諸員及製造開礦等工,亦皆取材於學堂。中國智能之士,何地蔑有。但選將材於儔人廣眾之中,拔使才於詩文帖括之內,至於製造工藝,則皆用不通文理不解測算之匠徒,而欲與各國挈短較長難矣。

  該道擬請設立頭等二等學堂各一所,以資造就人材。惟二等學堂功課,必須四年方能升入頭等學堂。頭等學堂功課,亦必須四年方能進入專門之學,不能躐等。現擬通融求速,二等學堂本年即由天津上海香港等處,先招已通小學堂第三年功夫者三十名,列作頭班。已通第二年功夫者三十名,列作二班。已通第一年功夫者三十名,列作三班。來年再續招三十名,列作四班,合成一百二十名為額。第二年起,每年即可拔出頭班三十名,升入頭等學堂。其餘以次遞升。仍每年挑選三十名,入堂補四班之額,源源不絕。此外國所謂小學堂也。至頭等學堂,本年先招已通大學堂第一年功夫者,精選三十名,列作末班,來年即可升列第三班,並取二等之第一班三十名,升補頭等第四班之缺。嗣後按年遞升,亦以一百二十名為額。至第四年頭等頭班三十名,准給考單,挑選出堂,或派赴外洋,分途歷練,或酌量委派洋務職事。此外國所謂大學堂也。

    該道與曾充教習之美國駐津副領事丁家立考究再三,酌擬頭等二等學堂章程功課,必期切近易成。約計頭等學堂每年需經費銀四萬餘兩,二等學堂需經費銀一萬五千餘兩,共需銀五萬五千餘兩。現值國用浩繁,庫款竭蹙,事雖應辦,而費實難籌。查津海鈔關,近來稅項尚旺,該道情願每年倡捐銀一萬五千兩,又天津米麥進口自光緒十九年稟明,每石專抽博文書院經費銀三厘,每年得收捐銀三四千兩。今擬每石改收銀五厘尚不為多。又電報局眾商每年擬捐繳英洋二萬元,招商局眾商每年捐繳規銀二萬兩,統計每年可收銀五萬四五千兩,以之撥充學堂經費,不相上下。所有頭等學堂,即照前督臣李鴻章批准周馥原議,以博文書院房屋為專堂。現經廣西臬司胡燏芬設法籌款,向銀行贖回。至應購格致化學器具書籍等項,及聘請教習川資,創辦應用各款,不在常年經費之內。計自光緒十九年起至本年四月止,米捐存銀八千餘兩,應即核實動支。其二等學堂,須覓地另行蓋造。擬在開辦初年,教習學生尚未齊全,應余經費內提用,毋庸請發公款。房屋未成之先,借用頭等學堂,暫行棲止。擬定章程功課,稟請具奏立案前來。

    臣查光緒二十一年閏五月二十八日奉上諭:自來求治之道,必當因時制宜,況當國事艱難,尤宜上下一心,圖自強而弭隱患。朕宵旰憂勤,懲前毖後,惟以蠲除痼習,力行實政為先。疊據中外臣工條陳時務,詳加披覽,采擇施行。如修鐵路,鑄錢幣,造機器,開礦產,折南漕,減兵額,創郵政,練陸軍,整海軍,立學堂,大抵以籌餉練兵為急務,以恤商惠工為本源,皆應及時舉辦。等因欽此。設立學堂即其中應辦之一端。凡鐵路機器開礦治軍諸務,均可以西法為宗。則造就人才,尤當以學堂為急。該道等仰體時艱,就本任及經營招商電報各局,設法籌款創辦,此事不動絲毫公帑,洵屬講求時務,公而忘私。所擬章程,亦均周妥,應即照辦。惟堂內事繁責重,必須通曉西學,才堪總核之員,認真經理,方不致有名無實。查二品銜候選道伍廷勞堪以委派總辦頭等學堂,同知銜候補知縣蔡紹基堪以委派總辦二等學堂,並延訂美國人丁家立為總教習。一切應辦事宜,仍責成盛宣懷會商伍廷芳等妥速辦理,以免因循,虛曠歲月。其會辦提調監督等名目,一概刪除,藉省開銷,而杜紛雜。除分飭堪照,並將章程咨送軍機處總理衙門查核外,所有創設北洋西學學堂緣由,理合恭摺具呈,伏乞皇上聖鑒訓示謹奏。光緒二十一年八月十二日具奏。十四日奉朱批該衙門知道,欽此。

    ☆孫家鼐○奏官書局開辦章程疏

    奏為請旨事。光緒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奉上諭: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奏:新設官書局,請派大員管理一摺,著派孫家鼐管理,欽此。臣恭奉諭旨,朝夕籌思,且與原辦書局諸臣,悉心酌度,謹擬開辦章程,分條臚列,恭呈御覽。

    一藏書籍。擬設藏書院,尊藏列朝聖訓欽定諸書,及各衙門現行則例,各省通志,河漕鹽運各項政書。並請准其咨取儲存庋列,其古今經史子集,有關政術學業者,一切購置院中,用備留心時事,講求學問者,入院借觀,恢廣學識。一刊書籍。擬設刊書處,譯刻各國書籍。舉凡律例公法商務農務製造測算之學,及武備工程諸書,凡有益於國計民生與交涉事件者,皆譯成中國文字,廣於流布。一備儀器。擬設遊藝院,廣購化學電學光學諸新機,礦質地質動物植物各異產,分別部居,逐門陳列,俾學者心摹手試,考驗研求,瞭然於目,曉然於心。將來如製造船隻槍炮等事,可以別材質之良窳,物價之低昂,用法之利鈍,不致受人蒙蔽。一廣教肄。擬設學堂一所,延精通中外文理者一人為教習。凡京官年力富強者,子弟之姿性聰穎安詳端正者,如願學語言文字及製造諸法,聽其酌出學資入館肄習。一籌經費。總理衙門原奏,每月撥銀一千兩。查局中用款以延教習翻書籍為大宗,此外譯報及書手匠役人等工價伙食,費亦不資,每月千兩,只供各項之用。至於購買圖籍儀器等款,尚無所出。原辦零星招投,過於冗碎,自應遵照原奏,酌核收納。現在事屬創行,需款數難預定,惟有就現有經費,次第興辦,總以撙節為充拓之基,切戒濫費,以收實濟。一分職掌。上年部院諸臣開設書局,倉猝舉辦,草定規模,議事尚未畫一。擬將局中諸務,各分職掌,庶心志專一,可期日起有功。所有在局辦事諸臣職名,另單開呈御覽。一刊印信。擬刻一木質關防,文曰:管理官書局大臣之關防。凡向總理衙門領取經費,及有行文事件,即以此為憑信。以上七條,如蒙俞允,臣即敬謹遵行,即從本日開辦。

    臣竊惟同治初年總理衙門請設立同文館,講求泰西諸國文字,令翰詹部院各官一體入館習練。維時議論紛紜,人情疑阻,風氣未開,事因中止。後雖經總理衙門設法招徠,入館生徒略有成就,而讀書明理之人,從事其中者絕少。遂致中外間隔,彼己不知,倉猝應機,動多舛誤。近者倭人構釁,創鉅痛深。一二文人學士默參消息,審知富強之端,基乎學問,講肄所積,爰出人才,砥礪奮興,消除畛域。期以洞中外之情形,保國家於久大。此與同治初年設立同文館之意,實相表裡,誠轉移風氣一大樞紐也。

    臣開辦初章,事歸簡要,未盡事,漸圖擴充。其藏書刊書遊藝學堂諸所有,稽查諸員,考其課業,綜理諸員,總期綱維。各期敬業樂群,尊賢尚齒,善資群議,術集之眾長。庶幾成材者,擴會通過半之思,志學者得師友觀摩之益。至局中用款,惟延請翻譯抄寫書籍,典收文簿,登記賬目,及工匠製造人,發給薪水。此外興辦局務,翰詹科道部院諸臣皆出於誠懇之心,忠勤之念。但期創開風氣,增廣見聞,為異日報效國家之用。臣亦鑒其初心,亦概不請獎敘,不支薪資。至印送各路電報,只選擇有用者照原文鈔錄不加議論。凡有關涉時政,臧否人物者概不登載,以符總理衙門原奏。所有議立條款,請旨遵辦緣由,請繕折具陳,伏乞皇上聖鑒,訓示。謹奏。

    同治初年,恭邸奏開同文館,倭文端公抗疏力爭,遽尼成議。假使斯局開於三十年前,向之肄業編檢,皆位卿貳矣。用以更新百度,力圖富強,安見不能駕泰西諸國而上之吁!香隱。

    ☆熊亦奇○京師創立大學堂條議

    暴秦以降,先王之道存,而先王之法亡。亡之中,傳之西。西人拾之,又從而精進之,故其國政與教分。道其所道,道無足觀。而法我之法,法乃轉勝。通商立約以來,彼不解取我之道以益所本無,我轉得采彼之法以還吾固有。以道御法,法行道行。彼法先來,吾道終往,全球大一統之規,將基諸此。

    夫道一而已矣。法在下為藝,在上為政。前擬官書局設一新學館,開風氣育人才,不過粗引其端。因而擴充之,非廣設學堂不可。學堂者以吾道為體,以我法參彼法,兼藝與政為用者也。古之為民者四,曰士農工商。今之為民者五,增其一曰兵。士不能農工商,兵而不可不通農工商。兵之學農工商,兵不必能為士之學,而不可不專學其學。顧其始要,皆必原於小學。請為小學設二科,送子弟聰穎者入之。曰音訓,中國六書,兼及各國語言文字,學所由入門也。曰測算,兼及天文曆法律度量衡,學所從措手也。士者農工商兵之耳目,亦農工商兵之樞紐也。士之學曰大學。請為大學設二科,選子弟小學有成尤聰穎者入之。曰格致、水、光、火、氣、聲、力、化、電無不賅,所以學為藝,備農工商兵之用也。曰政治、職官、賦稅、典禮、法律、軍政、郵政、工程、交涉無不具,所以學為政制農工商兵之宜也。有士斯可有農工商兵之學,不曰大學,曰專學。請為專學設六科,選子弟小學有成,性有所近者入之。農者工之本也。農之科二,曰種植。因天時,察土宜,盡人事,地上之利無不興。曰礦石。明相度,善開採,精熬煉,地中之藏無不出。如是而工有所資矣。工者農之委商之源也。工之科一曰製造。化果谷為酒餳,變絲麻為布帛,易金木石土為舟車宮室器用。機括有必精,工力有必省。如是而農有所授,商有所因矣。商者農工之流也。商之科一,曰轉運,公司以厚其資本,銀行以通其有無。汽船火車以捷其轉輸,電報信局以神其消息。利權有必攬,利源有必擴,如是而農工有所通矣。兵者農工商之衛也。兵之科二,曰水師。外洋內港,風潮沙礁有必詳,兵船炮台雷彈機輪有必習。曰陸師。馬隊步隊,槍隊炮隊,工程隊,奇正分合,有必熟,攻法、守法、追法、退法、安營法,疾徐隱見有必嫻。如是而農工商有所保矣。

    大學士所獨也,小學專學士農工商兵所同也。凡三學六類十科,科設一堂。堂為若干齋,齋分若幹事。綱舉目張,鉅細必舉,可無混雜之虞。或兼或專,因材而篤。毋掛漏,毋雜糅,毋作輟,毋凌躐。復為總堂,日集十堂之秀,講明吾道綱常名教之大,修齊治平之全。求其所當然,及其所以然,濡染而薰陶之,優柔而饜飫之。托始京師,推行各省,師師濟濟,不可勝用。以道御法,法行道行,彼法先來,吾道終往。三年而國勢張,十年而國體尊,數十年百年而為大國師,為萬國王。全球大一統之規,捨是其將焉往?彼茫茫然謀富於商,不知求之農工。皇皇焉責強於兵,不知求之士農工商。捨本逐末,顧此失彼,蒙誠不識其可也。

    若夫節目之繁猥,修理之縝密,非尺幅可終。今姑從略。一西學須從語言文字入手,兼習圖算,是為第一級課程。蓋不通文字語言,則無由讀西書,不習圖算,則天文地理格致諸學皆無由入門。故西洋蒙館,無不以作字、繪畫、筆算心算等為初課也。一語言文字,雖不必遠尋希臘、羅馬古文,而英、法、德、俄四國之文,不可不備。論西國通人,無不兼通數國。今各學生問津伊始,難責以兼人之量,只可各佔一科。一自各國通使往來,又有貿易交涉。凡為士商者,不能不知地球大勢,及他國衰盛強弱之由。故西人之教初學,必以地球圖說,及各國史乘為先,盡人所當共知。二者不可偏廢。今亦仿用其例,定為第二級課程。一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。古人詩教則然,西人有植物動物等學,亦同此意。不但識其名,更當盡物之性也。此二學最淺顯,當為第二級課程之附。一格致化學為養民富國之本,公法條約,為睦鄰禦侮之本,定為第三級課程,令各學生分途學習,以成專身名家。一人皆戴高履厚,焉可不知天地。通天地人為儒,亦古之志也。故天學地學,亦定為第三級之課程,期其專精一學。一天學與算學相表裡,算學與格化諸學相表裡。凡算學由淺入深,自初學以至成材,其用最廣,其功不可間斷,須參合中西,故洋漢兩課並及之。一地學有考地形者,有考地質者。地形之學輿圖是也,已載第三條矣。地質之學兼金石,質言之,實為農學礦學之本,與格化諸學,亦相為表裡。一農學礦學商學,固以算格諸學為本,然西洋近年已各設專科,今當仿行之,俾為格化學及算學者各專一門,以底實用。一製造一科,凡深於測算格致者,自能知之,不復列為專門。一以上課程,雖以西學為主,務令簡約可行,不復盡拘西例。故道法醫三大科,在西洋大學中最為專精切要之學,茲非遑及。一此論課程大概,其詳細節目,俟延訂教習後,再當斟酌盡善。

    附:武學

    一有文事者,必有武備。前數條論文事詳矣,宜更設武,學與文學分院練習。一武學以陸軍水師為兩大宗,其課程節目俟延訂教習後再議。—船政學堂本系專設,應在近海之處。凡造船行船諸法,不但行軍兼資通商,於富強最有關係。今姑附於武學,俟後再行擴充。一電線鐵路等,本各有專設學堂,今亦附於武學,以資考究。

    學條十規,仿照天津育材館成例。

    一每日上午八點鐘至館,下午五點鐘散館,不得遲來早去。一每日習漢文四點鐘,洋文四點鐘,午膳一點鐘。一所有課程,教習分班排定,按序肄業,毋得僭越。一師道宜尊,請業請益,皆當起坐。見教習禮貌必恭,毋得簡慢。一肄業之時,各宜專心壹志,其互有質疑問難之處在所不禁,惟不得談閒笑語。親友亦不得來訪交談,致荒館政。一諸生每日功課畢後散學,及每月放學之息游,原所不禁,惟切須自加防檢,毋得蕩其心志,致肄業不能專進。一讀書行已二者交修,諸生來學毋得矜奇立異,以世俗浮偽之習為戒。立心行事,力趨篤實,相期遠大。人貴自立,毋待煩言。一每月逢星房虛昂日放學一日,夏月入伏日起放學二十日,十二月十六日起至次年正月十五日止放學三十日。此外概不得放學。一洋文所需書籍筆墨紙張各件,由館中供給,漢文所需書籍各件,由諸生自備。一館中預備各種書籍,只准在館看閱,毋得攜帶出外。

    ☆楊選青○華文西文利弊論

    嗟乎!談西學於今日,亦可謂易矣,亦可謂難矣。何以易?易於襲西學之貌也。何以難?難於造西學之精也。溯自海禁宏開而後,泰西博學之士,各挾所學,以顯於中華,於是華人知西學之上有以益國計,下有以利民生,莫不切意講求,孜孜不倦。以故京師則有同文館,福建則有船政局,上海則有方言館,天津則有武備學堂,皆以西學為首務。所以講求西學者,亦不可謂不切,不可謂不殷矣。然而數十年來,卒無人升西學之堂,入西學之室,造西學之極,探西學之微者,何哉?則以講西學者,徒用華文,而不用西文之弊也。

    何以言之?蓋西學之為理也微,其為類也廣,必須會稽博考,始可以得其旨而會其歸。若第用翻譯之華文,則既翻譯者,尚得稍涉其籬藩,未翻譯者,即不得深窺其奧竅。如此而欲擅西學之妙,入西學之微,是猶緣木求魚矣。況乎西學之大義,與華文迥不相同。同一字也,十人譯之而十異,百人譯之而百異,甚且一人譯之而前與後異,此與彼異。蓋西文同音者無兩字,而華文則同音者數十字。西文有兩字合音,三字合音者,而華文無此種字。故以華文譯西語,其不能吻合之處,本已居多。此所以用翻譯之華文,不能免差訛之弊也。然則華人既講求西學,其不可不用西文也明矣。譬之宮牆,西學為室,西文為門,不得其門,不能入其室也。譬之事物,西學為末,西文為本,不明其本,不能知其末也。是非用西文,不能有利無弊也。

    且夫西學不一,即西學之宜用西文亦不一。試類陳之以覘利弊之所在。一曰算學。中國算學亦甚備,如御制《數里精蘊》,及梅、戴、徐、李、項、劉諸書,推陳出新,頗為精美,然尚未及西學之詳備。此算學所以必以西學為歸也。夫泰西之算學甚精,其自加減乘除開方,以及代數微積曲線等法,莫不推陳出新,足資推測。以既翻譯者而論,則言加減乘除開方者,有如《幾何原本》數本,《三角數理》六本,《算法統宗》四本,《算式集要》二本,《數學理》四本,《勾股六術》一本,《開方表》一本,《數根開方術》一本。言代數者有如《代數術》二十五卷,《對數表》、《八線簡表》、《弦切對數表》各一卷,《八線對數》全表二卷,《代數難題解法》四本。言微積者,有如《代數積拾級》數卷,《微積溯源》八卷。惟《微積溯源》勝於《代微積拾級》之略。蓋《溯源》之前四卷為微分術,後四卷為積分術,其理最奧,其義最深。近來廣方言館諸公,所新翻譯之算學等書又有數種,信如是則算書如此之多,算法如此之備,苟使講求算學者,心精力果,維日孜孜,即或第用華文,亦奚不可不知。第用華文而不用西文,實不足以言無弊也。何則?蓋西文既譯為華文,詞意每多格,且文以譯而變,即理以辭而晦。故往往有尋解不得處,此用華文所以有疑難之弊也。況乎算學之理甚微道甚大,非旁征曲引,融會貫通,無以出化而入神。苟徒用華文,則翻譯華文之算書,猶得而學之,未經翻譯之算學,即不得而學之,雖有聰明材力,亦苦於無所用。而欲其臻算學之極也難矣。是故講算學者,必用西文,始可有利無弊也。

    一曰格致學。西學格致,始於希臘之阿慮力士托德爾。至英人貝根之書出,其學始精,逮達文施本思之說行,其學益備。總而言之,則曰格致學,分而言之,則曰光學、重學、化學、汽學、聲學、電學。近來華人之講格致,多用翻譯之華文,鮮有用西文者。雖翻譯之書,亦多精美。光學如英人田大裡所輯之《光學》,傅先生所譯之《量光力器圖說》,偉列亞力所譯之《分光求原重學》。如英人艾約琴所著之《重學》,美人丁韙良所著之《重學入門》,傅先生所著之《重學圖說》,《重學彙編》。化學如英人羅斯古所纂之《化學啟蒙》,美人嘉約翰所譯之《化學初階》,英人蒲陸山所撰之《化學分原》,英人韋而司所撰之《化學鑒原》。汽學如丁韙良所譯之《汽機入門》,英人蒲而捺所撰之《汽機》,必以英人白爾格所撰之《汽機新制》,英人美以納、白勞那所合撰之《汽機發軔》。聲學如田大裡所著之《聲學》。電學如英人奴搭所撰之《電學》,丁韙良所著之《電學入門》,田大裡所著之《電學綱目》,英人瑙挨德所著之《電學源流》,類皆詳悉無遺,足資考證。然西書之未譯者,猶多美備,必用西文,則可羅西學格致之書,盡致之窗下,朝以習之,夕以玩之,雖性情愚魯,亦不難進以探格致之原也。是故講格致者,必用西文,始可有利無弊也。一日地輿學。西書云:地學與算學相通,其理昭然,可以推測。欲知全地之形者,先明為行星類之,欲知地面之方位者,先明其天空之經緯。至於水陸之形勢,氣化之流行,須推以格致之事;人民之情狀,物產之異同,須考諸紀載之書。可知地輿之學廣大精深,非深造不足以有得也。夫風濤沙線,及一切測地量地之法,西書言之最詳。近亦有翻譯數種,如《繪地法原》、《測地繪圖》、《地學淺釋》、《地學指略》、《大江圖說》、《海道圖說》、《航海簡法》、《海面測繪》、《地理全志》、《地理問答》等書,類皆有益於世。故廣方言館及各局生徒,多有明地理者。惟所用多系華文,猶未免有淺嘗之弊也。姑舉一端,與以見其概。即如行舟,西人之為船主者,風濤沙線,以及測度之法,何一不熟悉於胸中。華人雖有知地理者,究未能洞明航海機宜,故中國雖多輪船,皆用西人為船主,豈果中西人才之不相等哉!誠以不能精於學耳。如欲精於學,非用西文不可。蓋西文者,西學之基也。既曉西文,則凡西洋一切航海測地之法,必不難博征曲證。如有疑難處,亦得與西士參稽,自可由淺以及深,由近以及遠。是故講地輿者,必用西文,始可有利無弊也。

    一曰天文學。中國自古以來,本重天文,獨有專司其出身者,曰天文生,又復厚之以祿,榮之以銜,如欽天監之司晨博士、挈壺靈郎、主簿、五官、正、監副、監正等官皆是。我國家之視天文,可謂重矣。雖然欽天監之通天文,固能推測無差矣,而必恭稽以西學,乃克益臻神化。此所以講求西學天文者之日多也。就西書之既譯者而論,如英人侯失勒所撰之《談天》,英人駱克優所撰之《格致啟蒙》,天文素稱精細,其餘亦多可采者。然而西國天文之學,為格致之大端,記測候則有簿,置儀器則有台,談天之書屢經刪補,測算之法,時著新奇,豈此區區翻譯之書,所能盡其奧妙乎?況乎翻譯之華文,更不免混名之弊。試舉一事,以概其餘。即如合信氏《博物新編》之名目,不甚差忒,而譯書者,可仍其舊,乃譯書之士,以為定名,幾彼一人所主,而前人所定者,皆置於不論。故有以《博物新編》內之淡氣,當為輕氣之用。若華人閱此二人著作,則淡氣輕氣之義,幾難分辨矣。況各門教師稱造化萬物之主,有譯曰天主者,譯曰真神者,有譯曰上帝者,尚且混名如此,其他可以類推。苟徒翻譯華文,豈能免躊躇顧慮之勞乎?如用西文,既可窮深極遠,亦無混名難別之虞,實較之徒用華文,既無損而又獲益也。是故講天文者,必用西文,始可有利無弊也。

    一曰武備學。中華武備之書甚夥,自孫子管子以下,無慮數百家,乃自華洋互市以來,西人挾其槍炮輪船,以樹雄海外,於是華人知弧矢不足以制強敵,爭效西人武備之法。十餘年來所講槍炮輪船,不可以枚數,講求武備,不可謂不殷矣。雖然有槍炮而無精學演放之人,則與無槍炮等。有兵輪而無精學駕馭之人,則與無兵輪等。所以武備之學,不可不講也。天津武備學堂,一切皆學西法,復延西師訓練之,近來頗著成效,如能皆教生徒,皆用西文,復多購西學武備之書,盡儲之堂內,日則習練諸法,夜則博覽群書,數年後兔之才,有不遍天下者無是理也。此惟用西文為有益耳,若用華文,則華文所譯未備之書,終為有限,必不足以增見聞也。是故講武備者,必用西文,始可有利無弊也。

    一曰醫學。中西之醫學,本不相同,中醫惟尚乎王道,西醫每矜乎霸功。究其所以存心濟世則一也。然華人之學西醫者極少,即或有之,亦不過用翻譯之華文,如舒高第所譯之《西學總說》,以及合信氏之《全體新論》、柯為艮氏之《全體闡微》、海得蘭氏之《儒門醫學》,來拉氏、海得蘭氏合撰之《醫藥大成》、德貞氏之《體骨考略》、圖嘉約翰氏之《西藥略釋》、《皮膚新編》、《內科闡微》、《裹紮新法》等書而已,從未有用西文而偏觀群籍者。此所以襲西學之跡,而往往不得其真也。如用西文,則可聚西醫之書,深味而玩索之,然後刀針之秘訣,可以熟悉於胸中,藥餌之新奇,可以運行於筆底,不數年必舉西學之所能者而盡能之,亦可以遍曉華人,使知西醫之特著奇功,實有所可取也。是故講西醫者必用西文,無可有利無弊也。

    統此數端,亦可知利弊之大略矣。總而論之,西文固宜用矣,然因致力西文之故,遂而致華文不通,則亦失華人之本色。計惟有俟華文通以後,乃盡力於西文,然後既翻譯之西學,可得而涉獵之,未翻譯之西學,亦可得而深窺之。有兼聽並觀之明,無格不通之慮。以此言西學,而西學乃可日引而日深也。且夫華人講求西學,亦有年矣,在有識者見西學之不振,知西學之可興,因欲利弊之所在,使天下共見共聞,此其用情為獨殷,此其用心亦良苦矣。而吾謂欲振興西學,不獨在利弊也,而尤在國家有以宏培才之道,莫良於德。其自正學而外,如工藝、商賈、船務、武備、農桑、音樂、起建、製造各學,無不設立教堂,延明師以教之,所由人材輩出,國富而兵強也。即如德屬之拜晏國當光緒初年時,其民籍僅四百九十餘萬,而國內設課農教堂三十四所,教徒二千一百四十四人,課樹藝教堂一所,教徒四十人,課蒔花教堂一所,教徒三十人,課獸醫教堂一所,教徒一百四十人,課商賈教堂二十所,教徒二千人,課工藝教堂二十九所,課製造教堂三所,課繪畫教堂二所,課雕刻教堂一所,課起建教堂一所,課音樂教堂十一所,課繪圖教堂二百六十一所,教徒九千九百三十三人。又如德屬之威而敦伯而克國當光緒初年時,其民籍止一百八十餘萬,而課化學重學機器等教堂十一所,為之師者五百三十九人,其徒五千一百四十八人,課工藝等十一所,為之師者二百八十六人,其徒六千四百五十七人。至於德國國中,總計師長一千一百五十四人,文教館學生一千七百九十五人,律法館學生三千一百六十五人,格致館學生四千五百四十七人,醫學館學生三千九百八十三人,共一萬三千九百九十人。其餘雜學,如商賈工藝等項,教尤不可以數計。此其所以法良意美,藝精業專,人才之多,直駕乎歐洲諸國之上也。今中國雖不暇旁及工藝商賈等學,而於西學之大者,不妨多立學堂,一若武備學堂之例,如算學則立算學學堂,格致則立格致學堂,使學者各習一業,精益求精,不得有泛騖之心,不得有兼營之念。惟須先設華文講學堂,凡十歲以內之幼徒,欲學各項西學者,先入總學堂中,專肄一切華文等書,俟華文通曉,然後由總學堂考試。考取後,其欲學算學者,則送往算學學堂,欲學格致者,則送往格致學堂,先致力於西文,後致力於西學。其餘各學亦如之。然後不難由粗及細,由精及巨。十年後其有不人才蔚起,西學大興,以爭海外之雄,以興域中之利者,吾不信也。請以質之識時務之俊傑。

    ○宜習西文說

    中國文詞之富麗,字畫之精工,遠勝他國。惟其富麗精工,故習之也難。士人十年窗下,苦費鑽研,如能成就,即學成之士,偶或荒棄,亦必強半遺忘。學者務乘年富力強之日,專意研求,而干他事,實無暇講求矣。至於洋文雖亦不易學,究不若華文之久需時日。大凡西人於各事務求簡便之法,即學問一道,亦復如是。考其成字之法,有用二十五字母,有用二十六字母,連合成聲。其連合之法,簡而易明,雖幼稚亦能學習,寫字從同。每見心靈手敏者,學習二三年,即能運筆,或竟青出於藍。其用字母合成之法,可以審音而成新字。故於格致化學等書,多有稗益。

    若譯作華文,則字有捨其本意,而借用他意者,有仿西字口音,而無意義者,種種難解。讀者若不求明西學者為之索解,勢必無由探討其義。將來其字用法漸廣,或可不用西文,以講新學。然講新學者日益眾,而萬物之理亦日益明。若欲粗識皮毛,似僅讀華文亦已可矣。如欲明其奧旨,則非習西學不為功。當局者洞悉其情,故令水師武備等學堂,一律習學洋文。不特水師武備學生所宜習也,凡欲知洋務及一切新學者,均宜習之。此非人所難能之事。試思古人周遊列國,無不習學各處方言文字,以免格。即今觀之,旗人在京供職固操官話,余如廣東、福建等省,其方言與官話懸殊,而數處之人,亦以學官話為要務。彼學官話不以為難從,可見吾華人習學洋文,如果教育有方,斷非難事也。

    原洋文二字而言,即歐洲諸國之文而論之,英、法、德三國之文,為諸國之冠。學者果能於此三國文字,精通其一,而從事各種西學,自可綽有餘裕。又查此一百年內,英文用處日新月盛,至今日而北美洲、澳洲、印度國及海外群島,大半悉用英文。英國商務之盛,甲於天下,商賈往來,咸以英文為便。人苟能操斯語,雖遍走寰宇,自可於所到之處,與士大夫晉接。即謂英文為五洲之官話,誰曰不宜。至於德法二國之文,自亦宜習,以備翻譯之選,究不若英文之用廣也。開武備學堂以德文授人,似未盡美,不若仿水師電報等學堂,授以英文,庶幾糾糾者,均可與西人款洽,或觀西書西報,以考察西國兵法等事,期與西國武員,並駕齊驅,豈不美乎?雖然吾華人之從事英文者,現不乏人,惟卒業而成大器者,究亦有限。願有志者,務造其極,勿半途而廢。國家誰能多設英文書館,以養人材,謂非社稷蒼生之福耶?

    ☆李瑞棻○請推廣學校疏

    奏為時事多艱,需材孔亟,請推廣學校,以勵人材,而資禦侮,恭摺仰祈聖鑒事。竊臣聞,國於天地,必有與立。言人才之多寡,系國勢之強弱也。去歲軍事既定,皇上順窮變通久之義,將新庶政,以圖自強,恐辦理無人,百廢莫舉,特降明詔,求通達中外,能周時用之士,所在咸令表薦,以備擢用。綸扉一下,海內想望,以為豪傑雲集,富強立致。然數月以來,應者寥寥,即有一二,或僅束身自好之輩,罕有濟難瑰偉之才。於側席盛懷,未能盡副。夫以中國民眾數萬萬,其為士者十數萬,而人才之絕,至於如是。非天之不生才也,教之之道未盡也。

    夫二十年來,都中設同文館,各省立實學館、廣方言館、水師武備學堂、自強學堂,皆合中外學術,相與講習,所在而有。而臣顧謂教之之道未盡,何也?諸館皆徒習西語西文,而於治國之道,富強之原,一切要書,多未肄及,其未盡一也。格致製造諸學,非終身執業,聚眾講求,不能致精。今除湖北學堂外,其餘諸館,學業不分齋院,生徒不重專門,其未盡二也。諸學或非試驗測繪不能精,或非遊歷察勘不能確。今之諸館未備圖器,未遣遊歷,則日求之於故紙堆中,終成空談,無自致用,其未盡三也。利祿之路,不出斯途,俊慧子弟,率從事帖括,以取富貴,及既得科第,遂與學絕,終為棄材。今諸館所教,率自成童以下,苟逾弱冠,即已通籍,雖或向學,欲從末由,其未盡四也。巨廈非一木所能支,橫流非獨柱所能砥。天下之大,事變之亟,成求多士,始濟艱難。今十八行省,只有數館,每館生徒,只有數十,士之欲學者,或以地僻而不能達,或以額外而不能容。即使在館學徒,一人有一人之用,尚於治天下之才,萬不足一,況於功課不精,成就無幾,其未盡五也。

    此諸館所以設立二十餘年,而國家不一收奇才異能之用者,惟此之故。曰:然則巖穴之間,好學之士,豈無能自績學以待驅策者?曰:格致、製造、農、商、兵、礦諸學,非若考據、詞章、帖括之可以閉戶獺祭而得也。書必待翻譯而後得讀。一人之學,能翻群籍乎?業必待測驗而後致精,一人之力能購群器乎?學必待遊歷而後征實,一人之身能履群地乎?此所以雖有一二倜儻有志之士,或學焉而不能成,或成焉而不能大也。

    乃者欽奉明詔,設官書局於都畿,領以大臣,以重其事。伏讀之下,仰見聖神措慮,洞見本原。臣於局中一切章程,雖未具悉,然知必有良法美意,以宣達聖意,闡揚風化者。他日奇才異能,由斯而出,不可勝數也!惟育才之法,匪限於一途;作人之風,當遍於率土。臣請推廣此意,自京師以及各省府州縣,皆設學堂。府州縣學,選民間俊秀子弟年十二至二十者入學。其諸生以上欲學者聽之。學中課程,誦《四書》、《通鑒》、《小學》等書,而輔之以各國語言文字,及算學、天文、地理之粗淺者,萬國古史近事之簡明者,格致理之平易者,以三年為期。省學選諸生年二十五以下者入學。其舉人以上欲學者聽之。學中課程誦經史子及國朝掌故諸書,而輔之以天文、地輿、算學、格致、製造、農、商、兵、礦、時事、交涉等學,以三年為期。京師大學選舉貢監年三十以下者入學。其京官願學者聽之。學中課程,一如省學,惟益加專精,各執一門,不遷其業,以三年為期。其省學大學,所課門目繁多,可仿宋胡瑗經義治事之例,分齋講習,等其榮途,一歸科第,予以出身,一如常官。如此則人爭濯磨,士知嚮往,風氣日開,技能自成,才不可勝用矣。

    或疑似此興作,所費必多,今國家正值患貧,何處籌此巨款?臣查各省各府州縣,率有書院,歲調生徒入院肄業,聘師講授,意美法良。惟奉行既久,積習日深,多課帖括,難育異才。今可令每省每縣各改其一院,增廣功課,變通章程,以為學堂。書院舊有公款,其有不足,始撥官款補之。因舊增廣,則事順而易行;就近分籌,則需少而易集。惟京師為首善之區,不宜因陋就簡,示天下以樸。似當酌動帑藏,以崇體制,每歲得十餘萬,規模已可大成。中國之大,豈以此十餘萬為貧富哉!或又疑所立學堂既多,所需教習亦眾,竊恐乏人,堪任此職。臣以為事屬創始,學者當起於淺近,教者亦無取精深。今宜令中外大吏,各舉才任教習之士,悉以名聞。或就地聘延,或考試選補,海內之大,必有可以充其任者。學堂既立,遠之得三代庠序之意,近之采西人廠院之長,興賢教能之道,思過半矣。然課其記誦,而不廓其見聞,非所以造異才也。就學者有日進之功,其不能就學者,無講習之助,非所以廣風氣也。今推而廣之,厥有與學校之益,相須而成者,蓋數端焉。

    一曰設藏書樓。好學之士,半屬寒峻,購書既苦無力,借書又難其人,坐此孤陋寡聞,無所成就者,不知凡幾。高宗純皇帝知其然也,特於江南設文宗、文匯、文瀾三閣備庋秘籍,恣人借觀。嘉慶間大學士阮元推廣此意,在焦山、靈隱起立書藏,津逮後學。自此以往,江浙文風,甲於天下,作人之盛,成效可睹也。泰西諸國,頗得此道,都會之地,皆有藏書,其尤富者至千萬卷,許人入觀,成學之眾,亦由於此。今請依乾隆時故事,更加增廣,自京師及十八行省省會,咸設大書樓,調殿板及各官書局所刻書籍,暨同文館、製造局所譯西學,按部分送各省以實之。其或有切用之書,為民間刻本官局所無者,開列清單,訪書價值,徐行購補。其西學書,陸續譯出者,譯局隨時咨送,妥定章程,許人入樓看讀。由地方公擇好學解事之人,經理其事。如此則向之無書可讀者,皆得以自勉於學,無為棄才矣。古今中外有用之書,官書局有刻本者,居十之七八,每局酌提部數分送各省,其費至省,其事至順,一奉明詔,事即立辦,而餉遺學者,增益人才,其益蓋非淺鮮也。

    二曰創儀器院也。格致實學,咸藉試驗。無視遠之鏡,不足言天學;無測繪之儀,不足言地學;不多見礦質,不足言礦學;不習睹汽機,不足言工程之學。其餘諸學,率皆類是。然此等新器,所費不資,家即素封,亦難備購。學何從進?業焉能成?今請於所立諸學堂,咸別設一院,購藏儀器,令諸學徒皆就試習,則實事求是,自易專精。各器擇要而購,每省撥萬金以上,已可粗備。此後陸續添置,漸成大觀,則其費尚易措籌,而學徒所成,視昔日紙上空談,相去遠矣。

    三曰開譯書局也。兵法曰: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。今與西人交涉,而不能盡知其情偽,此見弱之道也。欲求知彼,首在譯書。近年以來,置造局、同文館等處,譯出刻成已百餘種,可謂知所務也,然所譯之書,詳於術藝,而略於政事,於彼中治國之本末,時局之變遷,言之未盡。至於學校、農政、商務、鐵路、郵政諸事,今日所亟宜講求者,一切章程條理,彼國咸有專書,詳哉言之。今此等書,悉無譯本。又泰西格致新學,製造新法,月異歲殊,後來居上,今所以譯出者,率十年以前之書且數亦甚少,未能盡其所長。今請於京師設大譯書館,廣集西書之言政治者,論時局者,言學校農商工礦者,及新法新學近年所增者,分類譯出不厭詳博,隨時刻布,廉值發售,則可以增益見聞,開廣才智矣。

    四曰廣立報館也。知今而不知古,則為俗士,知古而不知今,則為腐儒。欲博古者莫若讀書,欲通今者,莫若閱報。二者相須則成,缺一不可。泰西每國,報館多至數百所。每館每日出報,多至數萬張。凡時局、政要、商務、兵機、新藝、奇技,五洲所有事故,靡所不言。閱報之人,上自君後,下自婦孺,皆足不出戶,而於天下事了然也。故在上者,能措辦庶務,而無壅蔽;在下者能通達政體,以待上之用。富強之原,厥由於是。今中國邸鈔之外,其報館僅有上海、漢口、廣州、香港十餘所,主筆之人,不學無術,所言率皆淺陋,不足省覽。總署海關,近譯西報,然所譯甚少,又未經印行,外間末由得見。今請於京師及各省會,並通商口岸繁盛鎮埠,成立大報館,擇購西報之尤善者,分而譯之,譯成除恭繕進呈御覽,並咨送京外大小衙門外,即廣印廉售,布之海內。其各省政俗土宜,亦由各館派人查驗,隨時報聞。則識時之俊日多,干國之才日出矣。

    五曰選派遊歷也。學徒既受學數年,考試及格者,當選高才,以充遊歷。遊歷之道有二。一遊歷各國,肄業於彼之學校,縱覽乎彼之工廠,精益求精,以期大成。一遊歷各省,察驗礦質,鉤核商務,測繪輿地,查閱物宜。皆限以年期,厚給薪俸,隨時著書,歸呈有司。察其切實有用者,為之刊布,優加獎勵。其遊惰而無狀者,官則立予降黜,士則奪其出身。數年之後,則軒絕域之士,斐然成章,郡國利病之書,備哉燦爛矣。或疑近年兩次所派遊歷學生,未收大效。不知前者所派遊歷,乃職官而非學童。在中國既未經講注,至外洋亦未嘗受學,故事涉空衍,寡有所成。其所派學生又血氣未定,讀中國書太少,遽遊歷絕域,易染洋風,雖薄有奇能,亦不適於用。今若由學堂選充,兩弊俱免,其所成就,必非前此之所能例也夫。既有官書局大學堂以為之經,復有此五者以為之緯,則中人以下,皆可自勵於學,而奇才異能之士,其所成就益遠且大。十年以後,賢俊盈廷,不可勝用矣!以修內政,何政不舉?以雪舊恥,何恥不除?上以恢列聖之遠猷,下以懾強鄰之狡啟道未有急於是者。若蒙采擇,乞飭下中外大臣妥議章程,取旨施行。臣愚一得之見,是否有當,伏乞皇上聖鑒,訓示。謹奏。

    ○附:議復李侍郎推廣學校摺(總署)

    奏為遵旨議奏事:光緒二十二年五月初二日,軍機處鈔交刑部左侍郎李端棻奏:請推廣學校,以勵人才一摺。本日奉上諭著該衙門議奏。欽此。臣等查該侍郎原奏所陳各節,大抵以時多艱難,才虞凋乏,朝廷之旁求雖切,薦剡之奇傑罕聞。因推原於立學之方,育才之術。蘄以樹風聲,而開趨向,淺學擴其聞見,通才益便精研。其在於今,誠為切要。

    綜觀環球各國,三十年來,莫不以興教勸學為安內攘外之基。崇學者積治以富強,虛偽者積衰以貧弱。事如操券,成效炳然,則今日廣勵學堂,誠屬自強本計。惟是施行宜為之次第,條理必致極精詳。近日風氣日開,士崇新學,詞林郎署,願就同文館肄業者,頗不乏人。外間各省書院,亦多有斟酌時宜,於肄業經古以外,增加算學製造諸課者。臣衙門於去年十二月議復,御史陳其璋推廣學堂奏內,請旨飭下沿海將軍督撫,於已設學堂者量為展拓,未設學堂者擇要仿行,聽令官紳集資奏明辦理。亦即該侍郎所謂推廣學校勵人才而資禦侮之意。業經奉旨通行各省遵辦在案。如內地各府縣紳耆,聞風嚮慕,自可由督撫酌擬辦法,或就原有書院,量加程課,或另建書院肄業專門。果使業有可觀,三年後由督撫奏明該衙門,再行議定章程,請旨考試錄用,以昭激勸。其藏書樓、儀器院、譯書館三節,均可於新立學堂中兼舉並行。西人報例,有專話時務者,有專談藝學者。時務之報,譯者尚多,藝學之報,譯者寥寥,而為用甚廣,亦不妨令學堂中選擇譯之,以收知新之助。凡此皆朝廷所樂為鼓舞,惟在地方官之勸導有方。而興學校以嘉惠士林,要仍視人士之樂於向學。若地方自安僻固,無意講求,雖加提倡,固亦無益也。

    該侍郎所請,選派遊歷一節,與臣衙門奏派同文館學生出洋學習所議章程,大意略同。遊歷誠多多益善,而過多又慮經費之難支。應請嗣後遊歷諸學生,由學堂選派者,即由學堂籌給資斧。由商局選派者,即由商局籌給資斧。出洋時仍由督撫給與文憑,到洋後仍由出使大臣一體照料。推廣之中,仍存限制,庶幾事無窒礙,可以經久長行。

    以上各節,均系就臣衙門奏定成案,量與擴充。如蒙俞允,恭俟命下,即由臣衙門通行各省,責令實力奉行,以期得收實效。至該侍郎所請於京師建設大學堂,系為擴充官書局起見,應請旨飭下管理書局大臣,察度情形,妥籌辦理。所有臣衙門遵議緣由,理合恭摺具呈,伏乞皇上聖鑒,訓示遵行。謹奏。